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犯罪预备的惩罚措施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10-04 10:13:53
文档

犯罪预备的惩罚措施

犯罪预备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虽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使其面临即将实现的危险。预备犯的刑事责任可以从宽处罚,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对于犯罪预备的处罚应综合考虑完成程度、危害结果和行为人主观恶性等因素。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其处罚依据刑法第22条第1款。法律分析;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推荐度:
导读犯罪预备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虽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使其面临即将实现的危险。预备犯的刑事责任可以从宽处罚,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对于犯罪预备的处罚应综合考虑完成程度、危害结果和行为人主观恶性等因素。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其处罚依据刑法第22条第1款。法律分析;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预备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虽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使其面临即将实现的危险。预备犯的刑事责任可以从宽处罚,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对于犯罪预备的处罚应综合考虑完成程度、危害结果和行为人主观恶性等因素。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其处罚依据刑法第22条第1款。

法律分析

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

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

预备犯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22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遵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简记从、减、免)。显然,预备犯应当负刑事责任。但由于预备犯还没有着手实行犯罪,没有造成犯罪结果,其社会危害性通常小于“既遂犯”的社会危害性,故对于预备犯,可以从宽处罚。“可以”是授权性法律规范的表达方式,具有允许、许可的意思,但同时也表明了刑事立法的倾向性意见。这儿,刑法虽然用的是可以,但可以理解为“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也是法定的,一般情况下司法机关必须这样为之。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行为人准备实行特别严重的犯罪、手段特别恶劣时,也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故也是法律所规定“可以”应有之义。)至于究竟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应当对犯罪预备的整个案件进行综合考察后来决定。

主要应考虑的情节有:

一、是犯罪预备行为是否已经完成;

二、是犯罪预备行为本身能否导致实行行为造成重大危害结果;

三、是犯罪预备行为所反映的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等。

什么是犯罪预备?

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的状态。犯罪预备如何处罚呢

结语

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是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虽然犯罪预备行为尚未实际造成社会危害,但根据刑法规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预备犯的刑事责任应根据具体情节来综合考虑,包括犯罪预备行为是否完成、是否能导致重大危害结果以及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等因素。在特殊情况下,如犯罪预备行为特别严重或手段特别恶劣,也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本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四)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五)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六)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

(七)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敲诈勒索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被害人谅解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条 本解释公布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法释〔2000〕11号)同时废止;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犯罪预备的惩罚措施

犯罪预备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虽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使其面临即将实现的危险。预备犯的刑事责任可以从宽处罚,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对于犯罪预备的处罚应综合考虑完成程度、危害结果和行为人主观恶性等因素。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其处罚依据刑法第22条第1款。法律分析;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