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春季养生按压的穴位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2-18 23:39:16
文档

春季养生按压的穴位

春季按摩这些养生穴位,有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1. 内关穴:位于腕横纹内侧上2寸,可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等。2.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可治疗心绞痛、中风、头痛、眩晕等。3. 神门穴:位于腕部,可治疗心绞痛、心悸怔忡等。4. 天泉穴:位于腋下横纹两寸处,可治疗由心血瘀阻而致的胸闷、气短、胸痛、心悸等。
推荐度:
导读春季按摩这些养生穴位,有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1. 内关穴:位于腕横纹内侧上2寸,可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等。2.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可治疗心绞痛、中风、头痛、眩晕等。3. 神门穴:位于腕部,可治疗心绞痛、心悸怔忡等。4. 天泉穴:位于腋下横纹两寸处,可治疗由心血瘀阻而致的胸闷、气短、胸痛、心悸等。

春季按摩这些养生穴位,有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1. 内关穴:位于腕横纹内侧上2寸,可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等。2.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可治疗心绞痛、中风、头痛、眩晕等。3. 神门穴:位于腕部,可治疗心绞痛、心悸怔忡等。4. 天泉穴:位于腋下横纹两寸处,可治疗由心血瘀阻而致的胸闷、气短、胸痛、心悸等。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疏肝健脾除春困,中医师推荐这些保健穴位,一学就会

有约君说

顺时 养生 ,是中医 养生 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就容易伤身,累及脾胃,随之而来的还有恼人的春困。

平时在家,有没有什么预防保健的妙招?除了顺应天时变化,对日常饮食起居、精神摄养进行调整,中医还建议配合穴位按揉法调养。

每天花几分钟揉一揉,舒服又保健~

疏肝理气:

按摩首选太冲穴

春天是肝旺之时,肝火偏亢,就容易伤脾胃。因此,疏达肝气、清泄肝火是春季 养生 的“必修课”。

太冲穴

首先要介绍的就是太冲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常按摩有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功效。

位置: 太冲穴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

按揉方法: 仔细找到最痛的点,每日按揉3-5分钟即可,能养肝护肝,帮助疏通经气运行。

三阴交穴

另一个保健穴位是三阴交穴,它是三条阴经的一个交会点,所以对于肝、肾、脾三条经脉的气血调节有突出的作用,经常按摩三阴交可养肝护肝。

位置:三阴交穴在人体的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揉方式:首先要正坐,抬起一只脚,放置在另一条腿上,然后一只手的大拇指除外,其余四指轻轻握住内踝尖,大拇指弯曲,用指尖垂直按压胫骨后缘,会有强烈的酸痛感,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大约揉按1-3分钟。

健脾祛湿:

按阴陵泉穴、丰隆穴

阴陵泉穴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是祛湿要穴。

位置: 阴陵泉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

按揉方法: 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至10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胀为适度。有条件的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3-5分钟。

丰隆穴

丰隆穴在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按摩丰隆穴,可以增强脾胃对痰湿的运化能力。

位置: 垂足取穴,在外踝尖前缘与外膝眼作一连线,在此连线中点处即为丰隆穴。

按揉方法: 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丰隆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度,按揉2 3分钟。

此外,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摩腹部。团摩上腹,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根放在上腹部,适当用力做顺时针环形摩揉0.5 1分钟,以腹部发热为佳,具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之效。

春困疲乏:

百会、风池来帮忙

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因此时肝气旺盛,容易造成 脾失运化、水湿内停 。加上春季阴雨绵绵,外湿困阻脾阳,更会引起气血 运行不畅、经脉不通 。此时,人体就会感到疲乏、嗜睡。

如果有春困之扰,首先要健脾祛湿,除此之外,按摩百会穴、风池穴也可帮助提神醒脑。

百会穴

中医经络学认为,督脉由百会穴进入脑内,所以刺激百会穴能够起到醒脑提神的作用。

位置: 以我们头顶正中线为“经线”,两耳朵最高点的连线为“纬线”,在“经纬线”的交点可以摸到一个凹陷的、浅浅的“小坑”,这就是百会穴。

按揉方法: 食指和中指并拢,点按在百会穴上,轻轻按揉(不拘于按揉方向),力度以头顶稍酸麻为度,每次做10分钟左右即可。

风池穴

还可以按按风池穴,可以提神醒脑,缓解疲劳。

位置: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二旁与耳垂平行处

按揉方法: 以双手拇指或食、中二指指腹按揉双侧风池,使局部酸胀,每日2-3分钟即可。

春季别忘运动

中老年人最推荐健步快走

在中医的理论中,春属木,与肝相应,要热爱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多运动,多锻炼,多享受阳光、陶冶性情。

中老年人的活动建议在天气和暖的时候进行,运动的目的应该是健身,以打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及健步走为主,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其中 快走或健步走 ,是最提倡的中老年人运动项目。它的秘诀是“抬头、挺胸、收腹、甩开手、迈大步”,这样的姿态,让人体肩、颈、腰、髋、膝、踝、肘等各处关节的大部分肌肉、韧带、骨骼、关节都得到运动。

老年人健步走,可选择匀速步行,步速80 90步/分,每次15 20分钟;或快速步行,步速5 6公里/小时,每次步行25 30分钟。

怎么判断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量是否合适?心率可谓“硬指标”。一般来说,170-年龄=合适心率,比如50岁的人,中老年人跑步中发现心率超过每分钟120次,就要留心。如果有条件,可通过佩戴运动手环,随时察看运动心率。

5个床上健身方法

高龄老人不妨一试

对于高龄老人,健身运动必须更加小心,以下几种适合高龄老人的床上健身方法,不妨一试——

仰头部

坐在床上,双腿伸直,挺直上半身,两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头缓缓抬起,仰视角尽量达最大限度,保持此姿势15秒钟左右。有助于改善大脑的血氧供应,健脑提神,还能缓解颈部肌肉的疲劳。

转上身

双腿盘坐在床上,双手掌放在膝盖上,以腰部为轴,慢慢旋转,旋转时腰部要尽量弯曲,上身前俯。先自右向左旋转30次,再自左向右旋转30次,每旋转1次约25秒钟,全部完成约30分钟,一般在睡前进行。

挺腰腹

仰卧于床上,双腿伸直,做深呼吸。吸气时,腹部有力地向上挺起,呼气时放下,一呼一吸为1次,做10~15次,有减肥和促进胃肠消化的功能。

拱脊背

趴在床上,撑开双手,伸直双臂,抬起臂部,像猫儿拱起脊梁那样用力拱腰,再放下高翘的臂部,反复做10~15次,可促进全身气血流畅。

触脚尖

坐在床上,两腿伸直并拢,脚尖朝前,双臂伸直,双手掌心朝脚尖方向做推的动作。同时,上身前俯,向外呼气,双手应尽量向脚尖方向推,推到不能再向前时,保持姿势3秒钟,收回手掌,并吸气。连续往返30次,每天早晚各做1遍。

整合自 健康 有约、广州日报、广东省中医院公众号、北京青年报

封面图/视觉中国

内文配图/网络资料

春季按摩什么穴位好

摘要: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作为一年的开始,也是重要的养生季节,除了日常的饮食养生外,穴位按摩也可以帮助我们顺应春生之气,可以打开健康之锁。那么,春季按摩什么穴位好呢?如百会穴、三阴交穴、太冲穴、晴明穴等等,具体内容一起来了解下吧!春季按摩什么穴位好

1、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间,也被称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是人体生发阳气最重要的穴位之一。春季阳气生发,就可以按摩它,帮助抵抗外界风邪,增强抵抗力。

2、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此穴是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的交会之处,对女性来说有滋阴补阴的功效,是对女人很友好的一个穴位。特别是经期期间,可以多多按摩,既能缓解痛经,还能调节月经,同时还能稳定血压、美颜祛斑,祛除体内的水湿浊毒等,避免发生过敏性鼻炎。

3、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脚背,按压它时有明显的酸胀感,而且养肝护肝效果显著。它是肝经的原穴,能疏肝理气,降肝火,疏肝郁,缓解压力,增强身体免疫功能。

4、晴明穴

此穴位于眼头,是手足太阳、足阳明两条经络的交汇之处。常常按摩晴明穴,能调整眼部气血,减轻眼压,护肝明目,改善眼睛干痒、干涩和眼周。

5、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下缘凹陷处,它是手太阳、手足少阳两经的交汇之处,功效有祛风泻热、护肝明目的作用,能调节眼周气血运行的作用。

春季按摩什么穴位可降火

1、合谷穴

合谷穴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很多人不知道按摩合谷穴能降火。中医认为,当我们出现口干、牙疼、鼻子流血或者是眼睛红肿、便秘等情况的时候就代表着我们体内有火气,此时可以通过按摩合谷穴来降火,缓解病症。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按压另一只手的合谷穴,按压1分钟或者穴位出现酸疼的感觉即可,然后换边重复动作。

2、内庭穴

内庭穴位于脚部中指的上方,这个穴位主治口臭、皮肤干燥、咽喉肿痛、腹胀等上火症状,这些病症是由于脾脏有热而引起的。建议每天晚上用食指或者中指轻轻按压此穴,长期坚持能看到明显的降火效果。

春季养肝穴位按摩

1、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2、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4、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春夏养肝除湿气不求人!按6个穴位疏肝健脾、养血补气

【刘乃刚(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 四季养生穴位

春季保肝按一按太冲穴、风池穴、足三里穴

疏肝理气 中医认为,肝气旺于春季,故应当以养肝为主。而肝气宜舒畅,若其不畅,「百病生于气」,则人体的气血、津液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生病。此外,春天也最易患精神疾病,更应当调畅情志、疏通气血。春季可每天 *** 太冲穴10∼30分钟。 *** 此穴符合肝的特性,能使脏腑之气舒畅、调畅气血。 助长阳气 春季,阳气始生,万物得阳而生长。中医有「春夏养阳」之说,以助长自身的阳气。应该早睡早起,「人卧血归于肝」,这样更利于养肝,同时,早起可以吸收阳气。而「头为诸阳之会」,《养生论》指出「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梳头可以疏通头部气血,从而增强阳气的生发,增强抗病能力。「风池」即风居住的地方,是胆经的穴位,按之可以助阳气和肝气。 *** 时,双手拇指按压于颈后的风池穴部位,每日轻轻按压10∼30分钟。 养肝健脾 中医有五行、五脏、五味相对应的说法,肝在五行中属木,脾在五行中属土。木能克土,即肝气旺盛会影响到脾胃,而气血的生化有赖于良好的脾胃功能,若气血不足,肝血就无以充养,体质就会下降,容易受到疾病侵袭,故应该健脾胃。春天应多吃甜(对应脾)的食物,以加强脾的功能,而要少吃酸(对应肝)的食物,避免肝火过旺。春季可每日 *** 足三里穴10∼30分钟,艾灸效果也很好。 预防感冒 春季气候忽冷忽热,应该适当地增减衣服,以防感冒。多喝水、多吃些蛋、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含维生素较丰富的蔬菜等。居住环境要注意通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刘乃刚(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 四季养生穴位

春季保肝按一按太冲穴、风池穴、足三里穴

疏肝理气 中医认为,肝气旺于春季,故应当以养肝为主。而肝气宜舒畅,若其不畅,「百病生于气」,则人体的气血、津液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生病。此外,春天也最易患精神疾病,更应当调畅情志、疏通气血。春季可每天 *** 太冲穴10∼30分钟。 *** 此穴符合肝的特性,能使脏腑之气舒畅、调畅气血。 助长阳气 春季,阳气始生,万物得阳而生长。中医有「春夏养阳」之说,以助长自身的阳气。应该早睡早起,「人卧血归于肝」,这样更利于养肝,同时,早起可以吸收阳气。而「头为诸阳之会」,《养生论》指出「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梳头可以疏通头部气血,从而增强阳气的生发,增强抗病能力。「风池」即风居住的地方,是胆经的穴位,按之可以助阳气和肝气。 *** 时,双手拇指按压于颈后的风池穴部位,每日轻轻按压10∼30分钟。 养肝健脾 中医有五行、五脏、五味相对应的说法,肝在五行中属木,脾在五行中属土。木能克土,即肝气旺盛会影响到脾胃,而气血的生化有赖于良好的脾胃功能,若气血不足,肝血就无以充养,体质就会下降,容易受到疾病侵袭,故应该健脾胃。春天应多吃甜(对应脾)的食物,以加强脾的功能,而要少吃酸(对应肝)的食物,避免肝火过旺。春季可每日 *** 足三里穴10∼30分钟,艾灸效果也很好。 预防感冒 春季气候忽冷忽热,应该适当地增减衣服,以防感冒。多喝水、多吃些蛋、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含维生素较丰富的蔬菜等。居住环境要注意通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太冲穴】 在足背,第1、2 蹠骨间,蹠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 【风池穴】 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 寸,犊鼻穴与解溪穴的连线上。

夏季养心按一按百会穴、阴陵泉穴、印堂穴

养心安神 夏季火旺,与心的功能相符,心主血脉,藏神,故夏应当养心。「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见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都听命于心。气候炎热的季节,人的「心」容易烦躁,即是这个原因。因此,夏季养心,可选取头部的特效穴位。例如百会穴,又名三阳五会,每日 *** 此穴10∼15分钟,既可安神定志,又可醒脑开窍。因为该穴位居于头上,可以提升阳气。 谨防湿邪 夏季多雨、气候湿润,暑湿之邪容易侵犯人体、阻滞经络。夏季应防止湿邪侵犯人体。五行中土可以克水,而脾属土,可选脾经穴位进行 *** 。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即脾经经气注入的部位,可以治疗脾虚、水湿不运。夏季每日 *** 此穴10∼15分钟,既可充养人体气血,又可防止湿邪侵犯。 护养阳气 夏季仍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夏天既要善处阴凉以避大热,又要避免过食冷饮,以防伤阳。可以用中指点按印堂穴,另外,每天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眉间的皮肤稍向上拉100次左右,就能体会到一种发胀的感觉向两侧释放,之后就会感到头脑特别清醒,眼睛也特别亮。 预防腹泻 夏天由于酷暑难耐,很多人都将冷气温度调得很低,或吃喝过多的冷饮,进而引起腹泻。治疗腹泻可以多用 *** 的方法。【百会穴】 在头部,前发际线正中直上5寸处。 【阴陵泉穴】 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印堂穴】 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本文摘自《一症一穴经络 *** 全图解》/刘乃刚(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博士)/幸福文化

春季穴位养生方法 让你保持美丽好容颜

肾的法

位置:

1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

2腰眼穴: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凹陷处

揉涌泉穴:用拇指稍用力按压两侧底足涌泉穴,左右旋按各30次。

揉曲泉穴:双脚与肩同宽,两手按腹部两侧,拇指向前,用中指按至腰眼,各旋转按压30次。

肝的穴位法

穴位位置:

1中封穴:(内踝前1寸)

2曲泉穴:屈膝,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中

揉中封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中封穴,左揉20次,右揉20次。

揉曲泉穴:用左手拇指按曲泉穴,用拇指用力按揉多次。

心的穴位法

穴位位置:

1内关穴: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

2天极泉穴:将左右臂交叉于胸前,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

*** 手法:

揉涌泉穴:可点揉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以略感酸胀为宜。

揉曲泉穴:运用腕力带动手指,有节律地捏拿腋下肌肉15次

脾的穴位养生法

穴位位置:

1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胚骨后缘处

2天枢穴:足内侧,第一跟骨下缘

*** 手法:

揉涌泉穴: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左右旋按20次。

揉曲泉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的公孙穴,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只要坚持多,对于的女性来说是最好最健康的中医穴位养生。

、【好】、【你】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春季养生按压的穴位

春季按摩这些养生穴位,有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1. 内关穴:位于腕横纹内侧上2寸,可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等。2.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可治疗心绞痛、中风、头痛、眩晕等。3. 神门穴:位于腕部,可治疗心绞痛、心悸怔忡等。4. 天泉穴:位于腋下横纹两寸处,可治疗由心血瘀阻而致的胸闷、气短、胸痛、心悸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