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四季养生出自哪本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2-19 01:12:23
文档

四季养生出自哪本

《四季养生全书》是2009年10月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思愚。本书主要介绍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养生方法。
推荐度:
导读《四季养生全书》是2009年10月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思愚。本书主要介绍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养生方法。

《四季养生全书》是2009年10月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思愚。本书主要介绍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养生方法。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正确的是春夏养阳,秋冬属阴。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顺应四时适环境,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所以,人们在春夏之时要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也要保养阴气。

这就要求人们的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适时调理。如在作息上要“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就连蔬菜瓜果的食用也要顺应季节化。

春天,养生的方法:

1、多到户外,长养生机

踏青去。春暖花开,阳光灿烂,大地一片生机。经过了一个严冬的蛰藏,人们就应该多到公园,多到郊外,到高山、海边、河畔、旷野……去踏青、去春游、去放风筝、去呼吸新鲜空气。

我们一起做运动。可以选择骑车、快走、跑步、爬山、打球……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心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春天大自然的生机,长养人体的生气,激发人体生命活力,帮助人们走出严冬,融入到春天生机勃勃的状态中去。

2、摆脱春困,充满生气。

人体由冬寒进入春温,由“冬藏”转入“春生”,这样气血运行偏于外,可能导致心脑相对缺血,所以使人发困。

多平卧,免春困。因为平卧时,血就会充分流到肝内(“卧则血归于肝”),肝的气血充足、

气血条达,心脑供血充足,春困便可解决。中医认为肝管理人体气血的分配,所以养好肝就可以耐受疲劳,春天就不会发困。

春茶提神。春茶是让人有生气的好饮料。

此外,人参炖鸡或黄芪炖肉,可以益气养肝,帮助我们走出春困低谷。

3、心情愉快,朝气蓬勃

拒绝抑郁,远离沉闷。冬天天气严寒、气候阴冷,人的心情容易沉闷、压抑;到了春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就应该拒绝抑郁,远离沉闷,使心情愉快起来。

朝气蓬勃。多和人说笑,多去赏花以悦目,心情就会愉快,才会有朝气,有朝气才有生气,五脏才有活力。

春天重在养阳。切莫错过春天养阳这一大好时机。

生命的火种——阳气。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天上没有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

四季五补出于哪本书

《黄帝内经》。根据查询中国医学网显示,四季五补即春季升补,夏季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滋补,四季宜通补,出自于中国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四季五补是中医养生之道,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之四季养生

最近一直在听徐文兵与梁东对话《黄帝内经》,现到《四气调神》篇。从中学到很多,关于四季变化,如何养生做以下总结。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那么春天正好人的大的周期的气机运行的时候,那么春天能够登高能够望远,能够做更多的户外活动,有利于你整个身体的气机的条达。把头发散开,古人不剃头发,都盘结起来,拿一个簪子插上,这时候要把头发披散开来让自己的精神状态与自然界的生发之机相适应,所以春季要养生发之气。

夏季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期,阳气外发,阴气内伏,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营养消耗也增加。

这个时候,要“无厌于日”,就是不要讨厌夏天的太阳,不要讨厌天热。夏天虽然比较热,但不要老躲在家里,害怕阳光。最好还是使用比较自然的避暑方法。尤其是现代人总是呆在空调房里,呆在那种人工营造出来的冷环境中,这样反而对人体不好。要自然避暑,可以到树荫下面、小河旁边。在这种自然的环境下出点汗,对人体十分有利。

夏季要特别注意精神调养。因为夏日炎炎,往往容易让人心烦意燥,夏天主心,夏天容易伤“心”,要注意预防心脏病。夏天心绪要平稳,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心气没有养足的话,就会伤害心气,就会使得下一个季节——秋天收气的功能减弱,秋天就容易得疟疾,俗称“打摆子”,生病以后会一会觉得冷,一会觉得热。夏天是火热的,秋天转凉了,寒热交替,这个季节没有调整好,下个季节秋天就容易得寒热交替的疟疾,到了冬天还可能会重复发病。

夏季进食应以温为宜,不宜过食寒凉,要顾护人体的脾胃之气。小孩或年轻人在酷暑时,往往喜欢贪凉饮冷,会慢慢地损伤脾胃之气,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夏季也可多食酸味或咸味之品来养心。夏天容易心火亢盛,中医认为咸味入肾,有补肾的作用,通过补肾水来调剂心火,使心火不易亢盛。此外,咸味之品还能补充因汗液流失而缺少的钠,以此来确保人体水电解质的平衡。

秋季,是从阳到阴的转折,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我们应该早睡早起与鸡早起与鸡的活动时间相仿。要使精神安定宁静,来缓和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使肾气收敛,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外来因素扰乱意志,保持肺气清肃功能。

因为秋气内通于肺,气候干燥滋生的燥邪,最容易损伤肺阴,引起肺病复发。所以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护肺的健康。

秋季是进补的重要季节,进补之时,应温而不热,凉而不寒,不可用大寒大热之品,即所谓平补之法。秋季防燥应该遵循“少辛多酸”的饮食原则。汁液丰富的食物能够润肺生津,滋养阴液,抵御干燥的气候,多食白色类食物,如山药、百合、莲藕、雪梨、银耳、白萝卜,饮茶适饮白茶。秋季要少吃桂圆、荔枝、果仁、等性质燥热的干果,一些煎炸、燥热和辛辣的食物,都会助长热邪,加重津液的耗散。

冬季,是万物闭藏的季节。我们应早睡晚起,待到阳光照耀时起床才好,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轻易的扰动阳气,使精神内受优藏而不外露。不要使皮肤开泄令阳气不断的损失。所以冬天适宜保养藏气,如果冬天没有藏好,到了春天就会腿没有劲,抽筋、半身不遂等,这都属于痿症,冬天肾水没有藏住,春天就会出现痿症、肝病、筋脉松弛等。厥就是四肢冰冷,如果冬天藏精不够,到了春天,还是手脚冰凉,春天的病从冬天来。如果冬天没有养好,给春天生发的力量就不够了。

冬季穿衣要做到轻、软、暖、舒适,所谓寒从脚入,足部受寒势必会影响内脏,脚离内脏最远,血液供应不足,因此脚的皮温最低,足部的保暖显得尤为重要。热水泡脚,对于养肾补肾,十分有益。泡脚时,加点生姜水,或者肉桂水,温肾助阳,效果更佳。

正因为冬天是收藏的季节,我们人体的能量会牢牢的保存在体内,所有进食会牢牢的保存在体内,所有进食的营养会得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冬季是滋补的季节,“冬令进补,来春打虎”。

冬季饮食应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此外还要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当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加旺盛,从而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功能。

自然界五色配属中,黑色入肾,所以冬季食物应该选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在所有的肉类当中,最适合冬季的是猪肉。因为猪肉性质偏寒,是属肾的,正好与冬天的气相符,因此冬天适宜猪肉烤着吃。其次是坚果类,由于坚果是植物的种子,把自己最宝贵的精华都藏在坚硬的壳中,等待着春天的萌芽,与人体收藏阳气的机理不谋而合。把坚果烤熟了之后阳气比较盛,更适合冬天吃。

冬季运动应选择运动幅度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可选择快走、慢跑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切不可放弃运动。

《四气调神大论》四季变化,天地怎么样,万物怎么样,你的作息应该怎么样,如何吃,具体的应该做些什么事情,顺应天地之变化,这个一脉相承,井然有序,这就是我们祖先的文明。它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包含着哲学、、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我们要好好研读、传承、遵循、利用起它来。

《黄帝内经》中的四季调养法则

  《黄帝内经》中提到,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人体的生命活动,也就是所谓的“天有所变,人有所应”,因此,人要懂得适应自然的变化,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四季养生原则

  人与自然界关系密切,而人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生物、作为自然界的一个个体,那就必须与自然界相适应一自然界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在不断运动变化中,人为了适应自然运行规律,也形成了体内气血盛衰、阴阳消长的相应性变更,养生也应该顺应四季做出相应的调整。

顺应四时,调养气血

  人体气血与四季气候变化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黄帝内经》中有“因天时而调气血”的主张,也就是说要根据天地阴阳的变化、结合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健康体魄、益寿延年的目的。

五脏与四季

  藏象学理论认为,人体以五脏为核心,自然界的四季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的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如此记载:“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除此之外,《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中也有如此论调:春天应该心平气和、少发怒;夏季心火日上,宜养心火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四季阴阳为万物之本,那么人体的健康保养应该顺应四季的变化。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春夏要保养阳气以适应自然界阳气渐生而旺的规律,秋冬季节应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调养阴气,而不应该不顺时节乱补阳气。

  但凡事都要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补气或者养气,还应该针对人的不同体质来区别对待。

  阳气虚,就要“冬病夏养”,春、夏时节就应该注意调养阳气;阴虚,就要“夏病冬养”,秋、冬季节就应该注意滋补肝肾,以减少春夏发病的几率。

顺应四季养生

  四季的气候变化是自然界顺应天道的客观规律,人体也应该如此,只有顺应四季的生长收藏的规律,才能增强内在的“气”与体外的“力”,进而实现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四季养生出自哪本

《四季养生全书》是2009年10月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思愚。本书主要介绍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养生方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