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春季养生饮食原则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2-18 23:54:00
文档

中医春季养生饮食原则

中医春季的养生原则主要包括养阳、养肝、防病等。1、养阳:中医认为春季是阳气逐渐旺盛之时,饮食要注意平补和清补,需要选用温性食物进补,比如适量食用荞麦、薏苡仁、豆浆等食物。2、养肝:中医理论中有春与肝相应,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要选用滋阴的中药材进行使用,比如百合、山药、莲子等,具体用药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推荐度:
导读中医春季的养生原则主要包括养阳、养肝、防病等。1、养阳:中医认为春季是阳气逐渐旺盛之时,饮食要注意平补和清补,需要选用温性食物进补,比如适量食用荞麦、薏苡仁、豆浆等食物。2、养肝:中医理论中有春与肝相应,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要选用滋阴的中药材进行使用,比如百合、山药、莲子等,具体用药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中医春季的养生原则主要包括养阳、养肝、防病等。1、养阳:中医认为春季是阳气逐渐旺盛之时,饮食要注意平补和清补,需要选用温性食物进补,比如适量食用荞麦、薏苡仁、豆浆等食物。2、养肝:中医理论中有春与肝相应,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要选用滋阴的中药材进行使用,比如百合、山药、莲子等,具体用药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春季养生之道:春补要讲究七原则

  春暖花开之际,正是养生的好时刻。但在春季养生中,并不是一味的给自己进补就可以了,那可就误入歧途了,这其中还是有许多讲究的,下面就给你介绍一下关于在 春季养生 的七大原则。

   一、宜温补阳气

  阳,是指人体阳气,阳气与阴精既对立又统一。阳气泛指人体之功能,阴精泛指人体的物质基础。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固”,意思是说,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以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所谓春季饮食上要养阳,是指要进食一些能够起到温补人体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体抵抗力,抗御以风邪为主的邪佞之气对人体的侵袭。明代着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辣之菜,杂和而食”,除了蓼、蒿等野菜现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可谓是养阳的佳蔬良药。

  因为肾藏之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所以在饮食上养阳,还包含有养肾阳的意思。关于这一点,张志聪在《素问集注》里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其根而培养之。”这里的“从其根”就是养肾阳的意思,因为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春天、夏天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而体内阳气却显得不足,故应多吃点培养肾阳的东西,如谚语“夏有真寒,冬有真火”即是指此意。

   二、宜多甜少酸

  唐代药王、养生家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春季六节气之际,人们要少吃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东西,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但春为肝气当令,肝的功能偏亢。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

  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若多吃酸味食品,能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大大伤害脾胃之气。鉴于此,春季六节气在饮食上的另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少吃点酸味食物,以防肝气过于偏亢;同时多食甜味食物,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如大枣、山药等。

   三、宜清淡多样

  油腻食品易使人产生饱胀感,妨碍多种营养的摄入,饭后使人出现疲劳、嗜睡、工作效率下降等,它是“春困”的诱因之一。春季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油腻食品,如肥猪肉、油炸食品等。春季膳食要提倡多样化,避免专一单调,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如主食粗细、干稀的合理搭配,副食荤与素、汤与菜的搭配等,只有这样才能从多种食物中获得较完备的营养,使人精力充沛。

春季中医养生滋补的原则是什么

春季冰消雪融,万物萌生,充满生机,人体也开始适应这种变化而变得活跃起来,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活动也逐渐加强。如果此时能顺应季节的变化,选择相应的进补方法,对身体的健康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原来就有某些慢性疾病或平时体质较虚弱的人,在从冬季过渡到春季的过程中,由于消耗增加,而原来身体基础又差,很容易出现“老伤复发”的情况,此时更应该进行适当的进补。

春季进补的原则如下:

  1、在春季应增加营养.使人体因春季消耗逐渐增加而及时得以补偿。

  2、中医认为“春以胃气为本”,因此,应改善和促进消化吸收功能。不管是食补还是药补,都应有利于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以保证营养品能被充分的吸收。

3、春季湿度相对冬季要高.易引起湿温类疾病,所以进补时一方面应健脾以燥湿,另一方面食补与药补也应注意利湿渗湿。

  4、针对原有慢性疾病患者的虚证,给予有关的食补与药补。

  5、食补与药补补品的补性都应较为平和,除非必要,不能一味使用辛辣温热之品,以免在春季气温上升的情况下加重内热,伤及人体正气。

早春时节,气温仍较低,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能量来维持基础体温。早春期间的营养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寒冷的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加速分解,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早春期间还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

春季饮食养生原则

  饮食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想要养生的人,一定要注意饮食,下面我为大家介绍7个春季饮食养生原则,欢迎大家阅读。

  春季饮食养生原则

  原则一:注意干稀搭配

  健康的饮食每餐要有干有稀,易于消化。可采取肉丝、碎肉、烩肉末羹、肉丸子等制法,或与一些富有营养的食物共同炖煮、烩炒,如猪脊骨炖海带、菠菜烩猪肝、莴笋炒肉片、紫菜蛋汤等。总吃干巴巴的食物对人体肠胃不利,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干稀搭配,不仅能增加饱腹感,还有助于人体消化吸收。要记住“饭前喝汤,苗条健康”。

  原则二:补充优质蛋白质

  冬春交替阳气生发,因此,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功能也都开始慢慢变得活跃起来,从而增加了对营养物质的摄取量。只有适当摄入肉类、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质,才可以增强体力,使我们旺盛精力,而且优质蛋白质中还富含可使大脑清醒和警觉的酪氨基酸,对缓解“春困”有一定的作用。

  提倡适量食用豆制品,但应避免聚会时一次性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否则会造成营养过剩,增加肾脏负担,痛风病人更要注意高蛋白物质的摄入。

  原则三:饮食宜清淡温和

  中医讲冬春养阳,此时节应减少含油类食物的摄入,选用较清淡温和的低脂肪食物。炒菜选用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等植物油,一日不超过25克,少用油炸油煎食品,避免肥胖、脂肪肝、高血脂等病症的发生。可多吃一些菌类,如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等。

  黑木耳含有大量的矿物质钙,并且钙对人体肌肉、心、脑等细胞的功能起重要作用;银耳富含银耳多糖,可以提高人体卫士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蘑菇含有蘑菇多糖,可抵抗绿脓杆菌的侵袭。

  春季是病毒活跃的时候,很多病毒都会乘虚而入,进入人体内,食用菌是春天里的天然保健营养品,多吃食用菌还可以增加人体抗病毒的能力。

  原则四:多吃高纤维素、高矿物质食物

  选用高纤维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的摄取,不仅可以补充人体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还可充分满足人体肝脏的需求。荠菜、油菜、芹菜、菠菜、马兰头、枸杞头、香椿、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等作用。

  可以偶尔的食用一些葱、姜、蒜、韭菜,可以祛散阴寒,能够达到杀菌防病的功效,可减少感冒发生。

  原则五:注意主副食搭配

  朋友聚餐时,很多人都只吃肉菜不吃主食,这样既不符合养生之道,又不符合营养需要。主食是我们每天能量的主要来源,主食吃多而消耗少会导致肥胖,但不吃主食又不能获取正常活动足够的能量,容易导致身体虚弱无力,只减肥了但没有健康的体质。所以,每餐保证有适量主食才能保证充足体力而又不肥胖。所以应该多主食,少副食的原则。

  原则六:注意粗细粮的搭配

  现代人饮食精细考究,精粮吃的多而杂粮很少涉足。事实上,虽然精米、精面口感好,但加工中去掉了富含B族维生素、钙、锌、铁和膳食纤维的'外皮,容易导致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而小米、燕麦、高粱、山药、芋头等五谷杂粮的营养素却很丰富。

  所以粗细搭配,节日期间在享受精粮造就的美味佳肴的同时,适时吃些粗粮,才能有效保障足够的营养素摄入。

  原则七:注意荤素食搭配

  既要有四条腿的猪牛羊肉,又要有两条腿的鸡鸭鹅,还要有一条腿的菌类,和没有腿的鱼类,还要有豆制品和有根、茎、叶、花、果的果蔬,这才算是一桌有营养又健康美味的美食。一般来说,兼“吃”并蓄,荤素食比例1:4,肉食中四条腿的、两条腿的、一条腿的和没有腿的比例各占1/4。

春季应遵守饮食原则与注意事项

  春季应遵守饮食原则与注意事项

   立春饮食要注意什么

   一、辛甘之品助春阳

  到了春天我们体内的阳气开始生发,同时中医也认为春季为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当令之时,宜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而生冷粘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

  在春天的饮食中,要多吃些像葱、生姜、韭菜、蒜苗等这类性温味辛的食物,能很好的祈祷生发人体阳气的作用。类似的食物还有洋葱、魔芋、大头菜、芥菜、香菜、生姜等,在疏散风寒的同时,又能抑杀潮湿环境下孳生的病菌。

   二、防春困多吃黄绿蔬菜

  春困是很多人在春季都经常出现的情况,在春困的时候经常会让人感觉到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因此在春天要多吃一些红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有益,应季的野菜如马兰头、枸杞头等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三、多甜少酸补益脾胃

  春天除了要及时的生发阳气之外,保护脾胃也同样重要,因此在春天里面要多吃些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因为带有甜味的食物能滋补脾胃,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甘味”除了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在这类食物中,首推山药和大枣。

  山药味甘性平、健脾益气,经常食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平时容易出现多汗、反复感冒的气虚患者在春季更应该格外注意适度增加山药的摄入量。

  通过以上我的介绍,你是否了解了什么食物具有养肝护阳的功效了呢!而男人养肝护阳不仅可以通过以上这些食物来进行,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食物来进行养肝哦!

  一年之季在于春 春季饮食禁忌

  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赢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季,春季生机蓬勃,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春雨绵绵,天气潮湿,乍暖还寒,气候很不稳定,饮食调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春季饮食要注意“五多五少”

   多禽少畜护心脏

  对于肉食,人们大多又爱又怕。爱是因为它营养丰富,口感良好;怕是因为其脂肪含量高,容易与高脂血症乃至冠心病、中风、糖尿病等疾病挂钩。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窍门之一就是多吃禽肉少吃畜肉。

  与猪、牛、羊等畜肉比较,禽肉虽同属动物性脂肪,但所含脂肪的结构却不相同。畜肉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多,胆固醇也高,而鹅、鸭、鸡等禽肉不仅脂肪较少(仅为前者的1/4~1/3),而且所含脂肪的结构更接近于橄榄油,故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多生少熟减少致癌物

  就禽肉而言,如果有生、熟两种摆在你面前,你会钟情于哪一种呢?熟肉制品食用方便,口味也不错,你可能更喜爱熟肉制品。不过,这样你将犯下摄入亚盐的错误。因为在制作熟肉制品过程中,要添加亚盐,目的是借助其防腐作用,使食品保鲜。但亚盐一旦进入人体,就可分解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物质亚硝胺,严重威胁人的健康。

   多还原少氧化活跃大脑

  如何保障大脑健康?怎样提高用脑效率?营养学家指出:多吃还原食物,少吃氧化食物。

  所谓氧化食物,是指那些富含过氧化脂类化合物的食物,油炸类食品、方便面、汉堡包等为其代表,高热量含油食品、肥肉和果汁亦属此类。这些食物能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损害脑血管壁的正常分子结构,使脑血管变窄,影响血液流动,对大脑的生理活动产生不良刺激,导致思维迟钝。

  还原食物则含胡萝卜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成分,可阻止脑血管壁的氧化反应进行,或者使已经发生的氧化反应“还原”,保证脑血管通畅,大脑供血充足,始终处于清醒、活跃的健康状态。

   多糙少精保护血管

  目前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渐升高,已成为国人的“头号杀手”。除了传统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三高”外,还有一大祸根,那就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专家研究发现,一种称为同型半胱氨酸的物质,如果在血液中的浓度过高,就会引起人的动脉硬化,最终导致心肌梗死、脑中风以及老年痴呆症。而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之所以会升高,越来越多地吃精细加工的食品就是原因之一。

   多绿少白益寿延年

  营养学家分析了各种蔬菜的养分,发现一个规律:蔬菜的营养价值与其颜色深浅有关。颜色愈深的蔬菜,维生素与胡萝卜素含量越多,反之就越少。按此规律排出的顺序是:绿色蔬菜、红蔬菜、白色蔬菜。

  绿色蔬菜富含钙质,叶酸与维生素C的含量也很高,此外,具有抗癌防病作用的叶绿素尤其多。

  春季饮食注意事项

  春季(立春起至立夏止)是万物生长、万象更新的季节。春季该摄取哪些营养以及怎样调整饮食呢?很简单,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顺口溜来概括:“春天里来日渐暖,厚味饮食应转淡,时鲜蔬菜要多食,酒肉辛辣要少吃,健康长寿有保障。”

   (一)饮食要营养平衡

  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二)春季饮食养肝为先

  按中医观点,春季养阳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季萌发、生长。因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且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中医认为,春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三)饮食要养阳

  阳,是指人体阳气,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即指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亦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春天时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而体内阳气都显得不足,因此在饮食上应多吃点培补肾阳的东西。目前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

   (四)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脾胃之气。我国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但春为肝气当令,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会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能伤害脾胃之气。有鉴于此,在春季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于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故可多吃一点,如大枣、山药、锅巴等。

   (五)饮食要清淡

  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在动物食品上,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食后容易产生饱腹感,人体也会产生疲劳现象。胃寒的人可以经常吃点姜,以驱寒暖胃;有哮喘的人,可服点生姜蜂蜜水,以润燥镇喘;有慢性气管炎的人,应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人也不宜多吃辛温大热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伤身。

   (六)平时要多喝水

  饮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可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郁滞疏散。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贪冷饮。

   (七)多食蔬菜

  人们经过冬季之后,大多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常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等。因此,随着春季的到来及各种新鲜蔬菜的大量上市,人们一定要多吃点新鲜蔬菜,以便营养均衡,身体健康。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春季养生饮食原则

中医春季的养生原则主要包括养阳、养肝、防病等。1、养阳:中医认为春季是阳气逐渐旺盛之时,饮食要注意平补和清补,需要选用温性食物进补,比如适量食用荞麦、薏苡仁、豆浆等食物。2、养肝:中医理论中有春与肝相应,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要选用滋阴的中药材进行使用,比如百合、山药、莲子等,具体用药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