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春季应该怎样艾灸养生呢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2-18 23:53:03
文档

春季应该怎样艾灸养生呢

春季艾灸哪些部位较好:。1. 艾灸太冲穴:可以清肝火、护肝,对健康有益处;2. 艾灸三阴交:帮助调整肠胃、补肾壮阳、改善气血两虚的症状,适合春季气血外散的情况;3. 艾灸神阙穴:固本培元、和胃理肠,改善精气外泄的症状,适合春季容易出现精气外泄的情况。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艾灸,能够针对不同症状、带来不同的益处。
推荐度:
导读春季艾灸哪些部位较好:。1. 艾灸太冲穴:可以清肝火、护肝,对健康有益处;2. 艾灸三阴交:帮助调整肠胃、补肾壮阳、改善气血两虚的症状,适合春季气血外散的情况;3. 艾灸神阙穴:固本培元、和胃理肠,改善精气外泄的症状,适合春季容易出现精气外泄的情况。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艾灸,能够针对不同症状、带来不同的益处。

春季艾灸哪些部位较好:。1. 艾灸太冲穴:可以清肝火、护肝,对健康有益处;2. 艾灸三阴交:帮助调整肠胃、补肾壮阳、改善气血两虚的症状,适合春季气血外散的情况;3. 艾灸神阙穴:固本培元、和胃理肠,改善精气外泄的症状,适合春季容易出现精气外泄的情况。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艾灸,能够针对不同症状、带来不同的益处。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春季怎样艾灸养生健身

太冲穴

中医认为,春季所对应的内脏为肝,自然界在春天呈现出万物生机勃发的景象,人体内气血的变化也遵循着这种规律,经过秋冬的收藏,阳气在春天开始生发,所以春季养生要以养肝为主,艾灸也要按照这一规律来进行。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就是在肝经气血运行的根源所在,春季坚持对太冲穴进行艾灸,可以激发肝经的原气,促进肝经气血的运行,起到很强的补肝作用。艾灸时可以采取温灸的方法,使用艾条或者灸盒在穴位处进行艾灸,每天一次,每次15至20分钟,由于肝主筋,很多朋友在春天出现四肢无力的现象,就是肝经气血不足的表现,通过一段时间的艾灸会有较大改善。

在对太冲穴进行艾灸的同时,为避免肝气太盛造成的肝阳上亢、肝火旺盛等现象,需要同时对三阴交进行艾灸,可较好的引火下行,同时,春季阳气外散于体表,内脏气血不足,会引起脾胃消化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时要对足三里进行艾灸,可以调节脾胃。

《黄帝内经》把春、夏、秋、冬对应生、长、收、藏。

肝经要每天艾灸2到3个穴位从上到下,时间每个穴位15分钟,起初可10分钟左右,贵在坚,肝主血脉 主筋,长期坚持养血脉,补肝血!女人主肝,对女人来说肝是主要的哦! 肝经十四个穴位里,有几个非常神奇有效,介绍如下: 行间穴——第一、二脚趾缝纹端。该穴属火,“主身热”是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疼、面热鼻血、心里烦热、燥咳失眠,酒精脂肪肝,对生殖器方面也有效果,对痛风的脚踝肿疼也很有奏效。故称“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每天二次强烈刺激,向下按压。 太冲穴——在行间上二寸的凹陷中。为人身之大穴也。它能在有气无力时补足血气;能在头晕脑胀时降压气爽;能在身体虚寒时增加温度;能在怒发冲关时泻火入眠;能在月经不调时调理周到。总之它算肝经上的命门了,所以每天常常揉它二分钟,只有大好,没有不是,坚持数月必见奇效!

期门穴——位置源自肝脏附近,长期每天坚持刺激,对急慢性肝病会有很大的改善。

大敦穴——针对气郁不舒的妇科症,闭经、疼经、崩漏、更年期。男科的阳痿、尿频失禁,疝气等。(就是经常多揉、多刺激自己的大拇脚指头,用爱艾灸熏也很好)

中封穴——为人体保养精血之要穴,为肝经上的“金穴”它可抑制肝火过旺,利通小便,即“溺窍开则精窍闭”,故是固精之妙法。

曲泉穴——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处。它为护膝要穴,还可平压,并适用各种肝虚之症。多揉多收益。

1、春季养生美容 春季与人体五脏之一的肝相应,春天肝气当旺,借春季的天时重点调养肝的阴阳。 合谷是人体保健的要穴,俗称“虎口”,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可以称作是人体的第二保健大穴,每天按揉,可以很好地提高卫阳的功能。冬天和深秋以及夏秋之交的时候适宜艾灸合谷,春季和夏季的时候适合按揉。按揉时应该朝着小指方向按,有酸胀的感觉为度,艾灸时应该拿着艾条在距离穴位约两指的地方进行灸。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主治肚腹上的疾病,古人认为,按揉或艾灸此穴,可将体内部的邪气驱逐于三里以外,民间谚称:“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此穴可养胃、补肾、补肺,要配合合谷使用。

鱼际,是手太阳肺经的穴位,每天坚持掐揉双手的穴位,可保肺的平安无恙。一定要配合合谷、足三里使用。每天早饭前和晚饭前按揉双侧合谷穴各3分钟,然后再按揉或艾灸双侧鱼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void function(e,t){for(var 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a=+new Date,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o,!1),i.push({img:this,time:+new Date})},s=0;s< n.length;s++)!function(){var e=n[s];e.addEventListener?!e.complete&&e.addEventListener("load",o,!1):e.attachEvent&&e.attachEv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complete"==e.readyState&&o.call(e,o)})}();alog("speed.set",{fsItems:i,fs:a})}(window,document);

际和足三里穴各3分钟。同时,还可服用玉屏风散或者防风通圣散,或者泡点黄芪当茶喝,就可以大大增强卫气的护卫防御功能。为加强卫气的防御作用,可以适当吃点辛辣之品。辛味宣散,能将卫气驱赶到皮肤表面的腠理之中,做到五步一哨,十步一岗,身体的守卫自然固若金汤。补肾要多吃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另外,肾属水,水最怕土,所以吃多了甜的东西会伤肾,因为甜味与土相对。有肾病的人切记不要吃油炸煎烤的东西,因为太燥,耗伤水分,加重肾虚。

神阕、气海、关元灸部位:神阕穴在腹部,脐。气海穴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关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方法:每次一支,对准穴位点燃,灸完为止。每日一次。

作用:复苏固脱,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老年人常阳气不足,真气虚惫,此法可使“元气坚固,百病不生”。现代研究证实,此组穴位可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为后天强壮保健要穴。

春季艾灸除湿效果最佳

艾叶味苦性辛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炙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因此,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及养生保健的作用,对春季除湿邪更是有他法所无法替代的良效。 胃脾除湿: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如果体内湿气很重,肠胃不适,可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施灸2—3周。养生保健可每周1—2次。

头晕头痛、精神不振:临睡前用温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上床仰卧,由他人将清艾条点燃,对准足底涌泉穴施行温和灸,双足每穴各灸15—20分钟。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 补肾固元:用艾条灸关元穴5—10分钟,或用艾罐灸30—40分钟。长期施灸有理气和血、补肾固元之功效,能治疗湿热滞下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及妇科疾病。治疗疾病隔日1次,连续施灸1个月。

饮食调养。立春阳气初发,要做到合理调摄饮食,注意饮食保健。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则可延年益寿。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可食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牛奶、蜂蜜、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利于发寒散邪,扶助阳气。阴虚内热者可吃些鸭肉、海带、绿豆、甘蔗汁、荸荠、百合等以养阴清热。

小贴士: 艾灸要找准穴位,疏泄肝气,首先应选取阴包,太冲; 而健补脾胃,一般会选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位 。艾灸对疏肝健脾有非常显著的

果效,不仅增强体质,对女性还有轻身美容的功效。爱美的女性不妨在春天试一试哦

《黄帝内经》 提出:春三月要夜卧早起,披发缓行,广步于庭 (到庭院中散步) ,以使志生 (使志气生发) 。 吃:多甘少酸养脾胃

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这正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所以,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蜂蜜是春天最理想的养生饮品。在春天,如果可以每天吃1-2汤匙,对身体会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其次,可以多吃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瘦肉、蛋类、牛奶、豆制品、新鲜蔬菜。由于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春季肝气旺、脾气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气不旺,四肢酸软无力,所以还要补脾。药补不如食补,补脾多吃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等。此外,梨、藕、荠菜、百合这些东西食性偏凉,有清热消炎作用,都是春天适合吃的。

穿:早春时节宜“春捂”

古语“春捂秋冻”是有道理的。春天气温忽高忽低,如果骤然减衣,最容易受寒生病。上海前阵子,气温在3天之内骤降20度,每当这种时候,总是医院里病人最多的时候。春天,尤其是早春时节,一定不能穿得太少,当然,春捂也有讲究,就是不要捂得太厚太紧。出门最好额外带一件衣服,感到冷的时候穿上,热的时候脱下。一些爱美的女士一到春天就迫不及待穿上裙装。其实,气温还低的春天就穿裙装,容易导致寒邪从下身进入,导致腰膝关节受损,甚至导致宫寒经痛,不孕不育。 睡:睡个午觉防春困

春天暖洋洋的天气,常使人感觉懒洋洋,即使晚上又充足的睡眠,白天仍会昏昏欲睡,这就是所谓的“春困”。春困并非病态,原因是经过漫漫寒冬,人体消耗了不少阳气,初春时节,阳气升发不足,所以就觉得困乏。对付春困,必要的话,可以睡个午觉。

食疗方面,可以用茯苓煮粥或用莲蓉龙眼红枣煮粥,以补脾气不足,多食肉,枸杞、乌鸡等补肾气不足,这些饮食疗法都可缓解春困现象。 行:开春运动宜出外

春天的阳气在树林、江河、湖边的空气里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着一种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运动地点选择在室外,能改善呼吸、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状态,越练越精神。所以春季运动首先要在室外。入春以后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运动锻炼,可选择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风筝运动,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另外,春季锻炼不宜出汗过多。 灸:疏泄肝气健脾胃

由于春天人体容易肝气过旺,所以灸疗的原则是疏泄肝气,以免过旺之肝横逆犯胃,造成胃痛胃胀腹泻便秘等一系列肝脾不调的症状。疏肝尚须与补脾并重,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不佳,就相当于电池无法充进电去,只出不进,终非长久之计。 疏泄肝气,首取阴包,太冲;

健补脾胃,一般会选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

艾灸疏肝健脾有非常显著的功效,不仅增强体质,对女性还有轻身美容的功效。

立春艾灸养生应该灸那些穴位,都有什么作用

1.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还有一种叫做神阙灸脐法的保健灸法,其法是,先以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微炒)、木通9克、干葱头6克、麝香少许,研成细末备用(以上诸药在中药店有售)。施灸时取面粉适量,用水调和作圈置于脐周。取药末6克,另用槐树皮剪成圆币形,将脐上的药末盖好,每岁一壮,灸治一次换一次药末,每月可灸1次,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并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 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3.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艾灸穴位的顺序

古代著作中关于艾灸的顺序都有详细的论述,被后人誉为“药王”的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就清楚地记载着: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向上后下的原则。中国古代先民多以农耕为作,脸朝黄土背朝天,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中医讲究辩证施治,有些疾病的调理灸疗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可以先缓解症状,比如先灸阿是穴和其他重点穴位等。总之是以人为本,患者舒适为宜。

据《内经·灵柩》记载: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一般来说,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早晨人的精气神开始生发,病易人体;日中人的精气神最旺,能战胜病邪。所以在一天中灸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午时(中午11~1点)前后。这段时间人体与自然的阳气逐渐转旺,并在正午的时候达到顶点,此时疗效最好;所以古人讲"三伏灸",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而清晨卯时、辰时(上午5~9点)与傍晚酉时(下午5-7点)、戌时(下午7-9点),人体与自然均处于阴阳之气交接的时候,此时灸疗,效果会因环境气温偏低稍有降低。

所以,药物加穴位,再加上一个较为恰当的治疗时机,三者完美地结合,才能让灸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养生穴位

第1大穴位——足三里

足三里可谓是女人养颜的第1大“保镖”了,为什么这么说?足三里属于胃经,是治疗脾胃疾病的常用穴位。脾胃是后天之本,吃到肚子里的食物和水,都要经过脾胃运化出营养,然后供应全身。脾胃在身体里的作用,就好像是食品加工厂,食品加工厂工作不正常,食物供应不足,身体就会忍饥挨饿,进而容颜憔悴、面色无华。人的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统的疾病、妇科疾病、虚劳羸瘦、诸虚不足等,都有可能因为脾胃功能不好而引发,所以,但凡由于脾胃功能不足引起的健康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保健、治疗。人体好比一个摩天大厦,脾胃就是大厦的根基,脾胃好,人的健康才能根基永固。足三里就是脾胃的贴身“保镖”,所以,爱美的女士们要用好足三里。

足三里在哪里呢?你可以坐着找它。先正坐,膝部成直角,用自己的手掌按在与手掌同侧的膝盖上,虎口围住膝盖上缘,除大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朝下,食指按住膝盖下的胫骨,中指尖处就是足三里。

这个穴位很好用,没事了按揉按揉就行,不用在意按摩的手法和次数。也可用艾灸。买根艾条,然后将艾条点燃,点燃的一端对着足三里,离皮肤3厘米左右远,以该处皮肤感到温热为度,每次灸15分钟左右,可以经常灸。

第2大穴位——血海

女子以血为本,若要面若桃花,不可不养血补血。怎么养血呢?除了日常注重饮食营养,保证生产血液的物质供应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穴位,血海就是个养血补血的“明星”。血海属于脾经,中医认为脾统血,该穴位是血所汇集之处,统治各种与血相关的病症,没病的时候养血补血效果自不待言。

血海怎么找呢?它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取穴时可仰卧床上,用力伸直腿大腿和小腿,髌骨内上缘往上2寸处有一块鼓起的肌肉,该肌肉的中点处就是血海。

怎么使用血海呢?最简单的就是自我按摩,没事的时候经常揉按就可以了。

第3大穴位——太溪

我们先来看看太溪这个名字。“太”,是大、多的意思;“溪”,是溪水。合起来的意思大致就是溪水很多。这对女人养颜有什么好处呢?不是有那句话吗?“女人是水做的”,肌肤要水嫩,自然离不开水的滋养。太溪就是身体里提供“水源”的重要穴位。

在人的五脏六腑中,肾属水,藏精,如果肾虚,身体里的水不足以控制住火,心火旺盛,人就会出现诸如失眠、上火、口渴、便秘、皮肤干燥、面色晦暗等一系列问题,养颜便无从谈起。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就好像是储藏肾气的仓库,人体肾气不足,从仓库里调拨就可以了。所以,美女养颜,不可不用太溪。另外,太溪也是补元气的大穴,常用太溪,人体元气充足,整个身体状态都会好。

太溪的位置很好找。它在足内侧,足内踝的后方。跟腱与内踝尖之间的凹陷处就是太溪。

太溪的使用方法也很简单,按摩和艾条灸都可以。没事的时候就多按摩按摩,或者用艾条灸15分钟,经常艾灸它,自然肾气充足,面色红润水嫩。

第4大穴位——神门

神门,听名字就知道,它是养心安神的重要穴位。神门属于心经,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藏神,凡是与神志有关的各种健康问题都可以用神门治疗。神门是心经的原穴,其作用大约相当于储藏心经之气的仓库。现代女士,工作压力大,常常会有一些神志方面的问题,如失眠、健忘、烦躁等,时间一久,人便会神疲乏力、容颜憔悴。怎么办呢?养心安神啊,神门这个穴位“保镖”就可以随时派上用场。

神门在哪里?它在手腕上,手掌小鱼际上角有一个突起的圆骨,其后缘向上能够摸到一条大筋,其外侧缘与手腕上靠近手掌的那条横纹的尺侧端(小拇指那侧)的交点处就是。经常按揉神门,既安心神,又养容颜,一举多得。

立春养生灸好处多 立春节气艾灸防疾养肝护肝

立春养生灸好处多 立春节气艾灸防疾养肝护肝

  立春养生灸——三大穴位

  海穴

  任脉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肓的原穴。

  曲池

  手阳明大肠经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配合谷、外关等治疗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配合谷、血海等治疗荨麻疹;配肩髃、外关等治疗上肢痿痹。

  太冲

  中老年朋友若发现四肢无力、经常抽筋,不妨用艾灸“太冲穴”的方法来补肝气。“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每天艾灸它20分钟能养肝护肝。而每天有意识地用力重复抓握动作也能起到补肝作用。

  “太冲穴”也是著名的消气穴。大家在生气时最好不要用艾灸的方法刺激“太冲穴”,而是要用点按推揉的方式来排泄肝气。

  “太冲穴”的位置大致在第一、二脚趾之间缝纹向上两横指处。

  对于肝火旺盛、脾气暴躁的人,可到药店买夏枯草、桑叶和菊花,先将夏枯草12克与桑叶10克用水浸泡半小时,再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10克煮上几分钟趁热代茶饮,也有祛火的功效。

  立春艾灸的5个禁忌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立春艾灸养生需要知道什么

立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节,那么在这天艾灸需要知道什么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立春艾灸的一些养生须知,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艾灸须知每到节气日都是艾堂大忙的日子,所以立春就成为今年第一个养生的重要节日了。皮肤病、心脑血管病等也是这个时候的高发期,此时艾灸对全年的健身防病都是十分有利的,甚至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立春前后五天艾灸气海、曲池等穴位可助阳气生发,预防眼部疾病。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

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中老年朋友若发现四肢无力、经常抽筋,不妨用艾灸“太冲穴”的方法来补肝气。“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每天艾灸它20分钟能养肝护肝。而每天有意识地用力重复抓握动作也能起到补肝作用。

提醒,“太冲穴”也是着名的消气穴。不过大家在生气时最好不要用艾灸的方法刺激“太冲穴”,而是要用点按推揉的方式来排泄肝气。“太冲穴”的位置大致在第一、二脚趾之间缝纹向上两横指处。

这只是春天养生的方法之一,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养生或艾灸的方法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艾灸的好处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在家艾灸的方法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将艾条一端点燃,将燃端放入温灸棒中。

以手掌试温度高低,确定温度适中,即可开始温灸。

腹部用精油按摩完之后进行温灸,用温灸棒在腹部来回滚动,再点脐周穴点,(归来、气海、关元),使穴点经络疏通皮肤光滑、红润。温灸时间:15分钟。

猜你感兴趣:1.立春艾灸养生

2.立春艾灸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3.立春时节为什么要塑土牛

4.立春艾灸养生

5.立春有什么禁忌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春季应该怎样艾灸养生呢

春季艾灸哪些部位较好:。1. 艾灸太冲穴:可以清肝火、护肝,对健康有益处;2. 艾灸三阴交:帮助调整肠胃、补肾壮阳、改善气血两虚的症状,适合春季气血外散的情况;3. 艾灸神阙穴:固本培元、和胃理肠,改善精气外泄的症状,适合春季容易出现精气外泄的情况。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艾灸,能够针对不同症状、带来不同的益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