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秋季养生艾灸穴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2-19 02:06:10
文档

秋季养生艾灸穴

秋季艾灸养生部位建议:。1.足三里:艾灸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养生效果。2.气海穴:艾灸气海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四肢乏力,以及促进胃肠道消化的养生作用。3.膻中穴:艾灸膻中穴能够强壮身体、促进消化、益气通阳等作用。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艾灸,避免影响身体。
推荐度:
导读秋季艾灸养生部位建议:。1.足三里:艾灸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养生效果。2.气海穴:艾灸气海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四肢乏力,以及促进胃肠道消化的养生作用。3.膻中穴:艾灸膻中穴能够强壮身体、促进消化、益气通阳等作用。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艾灸,避免影响身体。

秋季艾灸养生部位建议:。1.足三里:艾灸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养生效果。2.气海穴:艾灸气海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四肢乏力,以及促进胃肠道消化的养生作用。3.膻中穴:艾灸膻中穴能够强壮身体、促进消化、益气通阳等作用。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艾灸,避免影响身体。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秋季艾灸哪些穴位?秋季艾灸穴位

艾灸是一种中医的治疗手法,它主要是通过将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在人的穴位处熏烤,这样就能起到治疗的作用。艾灸还是一种养生的方式,不仅能排毒养颜,还能瘦身减肥,在秋季很适合养生,那么,秋季艾灸哪些穴位呢?来了解一下吧!。

1、艾灸气海穴

气海穴为任脉的首要穴道,为丹田之所在,称为生气之海。按摩气海穴有强壮作用,还能促消化、益气通阳.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是说气海穴有强壮全身的作用。临床验证,气海穴确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及防卫功能的作用。对先天体质虚弱、后天劳损太过者有很大的保健作用。按摩气海穴的好处可以帮助解决大便不通、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15-20分钟。

2、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常常艾灸关元穴,可起到治痛经、补肾虚、促进血液循环、强身健体的功效。

取穴: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四指横放即为三寸)。

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15-20分钟。

3、艾灸足三里

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有些人吃东西就发胀、老是嗳气、胃痛,也可用来调理脾胃,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就能增加胃肠消化道动力。

取穴: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5-10分钟。

4、艾灸合谷穴

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如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取穴:用拇指第一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治疗感冒:如果有轻微感冒时,可以按合谷穴,左右各个各按摩十分钟,按摩完后再喝一杯热开水,出出汗,感冒就可以缓解。

鼻子过敏:平常有鼻子过敏的人,也可以常常按压合谷,如果有耐心,持之以恒,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缓解黑眼圈:在床上、书桌旁、沙发上,按压合谷穴非常顺手,随时可按,治疗黑眼圈有一定疗效。

治疗牙痛:按摩并经常艾灸合谷穴还能治疗牙疼、牙龈炎、舌炎、腮腺炎等。比如,牙疼时,按压合谷穴5分钟后,疼痛会减轻,如果有牙龈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穴能起到一定疗效。

艾灸:灸法,偏热主泻法,一周2-3次,每次5分钟。

5、艾灸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乃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人类的足底部含有丰富的末梢神经网,以及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等器官,它与人体各个系统、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推搓可以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效地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节律的运动性,从而促进了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

取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15-20分钟。

6、艾灸膻中穴

在人体躯干的黄金分割点上。膻中穴的具体位置为人体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是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按摩膻中穴可以扩张血管,调整心脏功能,还可治疗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呃逆等症。

取穴:仰卧,男性于胸骨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交点处定取,女性则于胸骨中线平第4肋间隙处定取。

艾灸:温和灸法,一周2-3次,每次15-20分钟。

7、艾灸风池穴

风池穴是一个祛风散寒、疏解头部经络、治疗头晕头痛的要穴,它在耳后稍下的位置(即颈后凹陷处)。其能治疗揉眼、眨眼等由颈椎病引起的眼睛供血不足、减缓偏头痛、治疗鼻塞晕眩等症状。

取穴:采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取穴姿势,以方便准确取穴并能顺利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艾灸:温和灸加雀啄灸,一周2-3次,每次10分钟。

8、艾灸注意事项

1、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女性、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秋季艾灸养生的秋季养生节气施灸

大肠、肺两条经脉五行属性分别为庚辛金,秋季金旺,因此在秋季中,大肠经和肺经处于最旺状态。胆、肝两条经脉五行属性分别为甲乙木,由于秋季金旺克木,因此在秋季中,胆经和肝经处于最衰状态。因此秋季保健的关键就是艾灸胆经和肝经,加强胆经和肝经的功能。 白露日:取用腧穴为期门,下脘,章门,曲泉,中封。

白露第二日:取用腧穴为京门,带脉,阳陵泉,悬钟,丘墟。

寒露日:取用腧穴为肾俞,膀胱俞,中极,昆仑,束谷。

寒露第二日:取用腧穴为肾俞,下脘,关元,复溜,太溪。

立冬日:取用腧穴为中脘,关元,小海,阳谷,后溪。

立冬第二日:取用腧穴为膻中,巨阙,章门,少海,灵道。 1.将艾条点燃后,用所产生的温度刺激腧穴,温度与距离以人体能够承受热度为准。

2.按照取用腧穴的排列顺序施灸,施灸世间除章门和足三里为10分钟外,其余都为5分钟。

3.双穴者,男士先灸左穴,后灸右穴;女士反之。

立秋后,艾灸这个穴位,男人养阳气,女人补气血!

秋灸关元

古人有『秋灸关元,春灸气海』的经验之谈,意思是在每年的立春时灸气海穴,立秋时灸关元穴。『秋灸关元』和『三伏灸』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气灸。夏天阳热盛明,做三伏灸是『锦上添花』;秋季艾灸关元,可说是对人体『雪中送炭』。

秋天气候变化大。早秋湿热,中秋前后燥热,晚秋又以凉、寒为主。夏时呆空调房里不出汗,加上大量冷气,导致体内的寒湿邪气排不出来。到了秋天,就有很多疾病找上门来, 比如:咳嗽、哮喘、鼻炎等等。这些都是秋季高发病、常见病。 

艾灸散寒除湿,功效卓著。秋天做艾灸,可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尤其对预防秋季多发的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有很好的效果。它还可以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使得气血调和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体质虚寒之人尤其适宜。

灸关元穴的最佳时间

艾灸在一年四季皆可进行,长期坚持艾灸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但如果选对时令进行艾灸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使志安宁……收欲神气。』立秋是夏秋更替之时,热去凉来,天地之气清肃,万物色凋,万粒将以归仓之时。『关元者,关其元精之门,闭而储藏之谓也。此际灸之,以顺收藏之时序,收元阳内固,金水相生,益真火,养。肾气,以备冬藏也。犹如安炉立鼎,元阳旺盛,内养脏腑,外御风寒。』因之,立秋之时灸关元是顺应时令的变化,调和身体内部阴阳之气的绝佳机会。立秋前后十日是灸关元的大好时机,但并不等于是只有这前后二十日可以灸关元,其实在整个八月份都可以坚持灸关元穴的。

关元穴的治疗功效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强壮穴:作为保健强身长寿穴,用灸法。

2、诊生死:用指头按穴,如果指下感到无力空空,离手时,穴凹无弹力,胸下坚硬如石头,大限已到,活不久。

3、助孕:子宫虚寒不孕者,要常灸此穴。

4、补肾虚:脐下肾间之气藏于此穴。肾虚而腰酸或阳痿者,用灸法。

5、治痛经:冰品引发的痛经,热敷或灸此穴。

6、治虚喘:喘哮发作面色苍白,用灸法,特效。

7、治小肠病:因为小肠募穴,所以治小肠各种疾病。

8、治糖尿病:强肾可缓解糖尿病并发症,需配合足三里、三阴焦穴。

9、治排尿不顺:灸后尿排顺,也可以用拍法,五指并拢空拍,一次连续拍108下效果最好。

10、治各种血症:本穴为血液循环的强壮剌激点,又为先天气海,元阴元阳在此交会,虚症用灸,平时多揉按拍可促进血液循环。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试试艾灸或者按摩关元穴哦。

关元穴位置

关元穴定位: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

关元的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简单的来说在脐下四指处。

灸法

可选用隔物灸或直接用温和灸,隔日灸1次,连续灸10次。

节气养生:立秋艾灸关元的禁忌与作用

  传统中医疗法之一的艾灸,是一年四季都能进行的,据说如果坚持正确运用,有防病治病的效果。而中医专家也指出,若能在一年之中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调整艾灸的策略,对保健养生更有效,例如在 立秋 时节艾灸关元穴,就是古人总结出的经验之谈,今天的 老黄历 就为你介绍,立秋艾灸关元的禁忌与作用。

   秋灸关元的作用

  关于艾灸,我国古人有“秋灸关元春灸气海”的说法,意思是在每年的 立春 时灸气海穴,立秋时灸关元穴。《内经》记载:“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使志安宁……收欲神气。”立秋是夏秋更替之时,热去凉来,天地之气清肃,万物色凋,万粒将以归仓之时。

  对于关元穴,古人则记载道:“关元者,关其元精之门,闭而储藏之谓也。此际灸之,以顺收藏之时序,收元阳内固,金水相生,益真火,养肾气,以备冬藏也。犹如安炉立鼎,元阳旺盛,内养脏腑,外御风寒。”

  由此可见,立秋之时灸关元是顺应时令的变化,调和身体内部阴阳之气的绝佳机会。立秋前后十日是灸关元的大好时机,但并不等于是只有这前后二十日可以灸关元,其实在整个八月份都可以坚持艾灸关元来调养身体。

  关元与丹田

  提到关元穴,也许不了解传统中医的人会感到很陌生,但如果提到“丹田”二字,大家应该都曾听闻。丹田是内丹家藉以锻炼人体精、气、神以成丹的地方,因其有农田般的生产意义,有使人获得金丹一样的效果而得名。

  道家养生者说,人体中有三块最好的田,除此之外,其余皆是不毛之地。这三块田即上丹田、中丹田与下丹田。上丹田在两眉间之印堂,中丹田在两乳间之膻中,下丹田则为腹部之关元。一般所说的丹田,就专指下丹田而言。

  养生家们认为,想要守养人体元气,就得从“下丹田”——关元穴开始,因为这个部位靠近肾脏,元气由元精炼化而成,而人的先天元气又藏于肾。说得更直接一些,关元这个穴位之所以非常重要,就是因为它关系到人体元气的盛衰。

  关元的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简单的来说在脐下四指处。灸法以悬灸为主,可以灸三十分钟左右。

  关元的灸法

  可选用隔物灸或直接用温和灸,隔日灸1次,连续灸10次。隔物灸可将艾做成半粒小花生米大小的艾柱,点燃后置于灸盒或灸盘中,放在穴位处即可。如进行隔姜灸,则在穴位和病灶部位置放2—3mm厚的鲜姜片,姜片用牙签刺数个小孔,将艾柱置于姜片上点燃,局部灼烫感重时,稍挪动姜片进行调整。

  艾灸关元的注意事项

  1、室内温度要适中,以防感冒。

  2、施灸前,详细询问病情,是否有禁忌。

  3、按体质强弱,预制艾炷之大小,勿使太过或不及。

  4、初灸时,艾炷燃烧的不可太近,被灸者以热为度,即可去掉,慢慢增加艾炷燃烧之程度,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好。

  5、灸后,查其皮肤起泡否。如有泡明显者,用消毒针抽出液体,无菌包扎,过数日再换敷料,以防感染。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秋季养生艾灸穴

秋季艾灸养生部位建议:。1.足三里:艾灸足三里可以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养生效果。2.气海穴:艾灸气海穴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四肢乏力,以及促进胃肠道消化的养生作用。3.膻中穴:艾灸膻中穴能够强壮身体、促进消化、益气通阳等作用。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艾灸,避免影响身体。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