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投资基金有哪些误区啊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采 时间:2023-10-27 11:22:14
文档

投资基金有哪些误区啊

推荐度:
导读

相当多投资者只有当银行推出新*金时才购买,有些人甚至为了买新*金,将涨得多的基金卖了。新*金发售时,银行门口火爆的排队场面似乎也证明了这种行为的正确性。但这是典型的盲目投资行为。

因为开放式基金每个交易日都开放申购,没有稀缺性,在基金新发之后仍可以买到。新*金没有过往业绩,投资策略可能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而且大多由新*金经理管理,投资者无从判断其管理能力的优劣。此外,新*金建仓时间较长,在建仓期间如果市场上涨,基金净值涨幅将低于同类基金。另一方面,投资者可以研究老基金的过往业绩,分析其业绩表现的优劣、是否具有持续性,作为投资依据。

因此,“新*金”不应构成投资者选择基金的理由,老基金应是投资者选择的重点。

误区二:高净值恐惧症。

情景:“基金净值这么高了,没有什么上涨空间了,不能买!”。

将基金份额净值的高低作为投资的依据是基金投资的另一误区。

在相同情况下,基金份额净值高是基金业绩表现优异以及基金经理管理能力较强的表现。基金的上涨空间取决于股票市场的总体表现和**公司的管理能力,与基金份额净值绝对值的高低没有关系,也不存在净值的上限和上涨空间的问题。

中国基金业还比较年轻,2006年是中国开放式基金业经历的第一个大牛市,目前净值最高的基金份额净值才刚超过3元。而**富达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伦基金成立于1963年,已运作了约44年,2005年4月底的净值曾达到114.96美元,约合900多元人民币。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表现优异的基金会不断创出基金净值的新高。投资者枉自估计基金净值上限的做法,事实证明是失败的。

例如,2004年到2005年大多数基金的净值都在1.2元以下,长期的熊市使投资者觉得1.2元是遥不可及的上限。但2006年年初,1.2元被轻易击破,部分优秀基金的净值一直涨到接近2元才回调。2元又成为许多投资者心目中的净值上限,基金净值接近或突破2元时遭遇到大量赎回。前不久又有投资者怀疑,2元多的基金能涨到哪去呢?但是截至2007年1月22日,已出现了净值达到3.087元、累计净值达到3.4169元的基金。事实证明,基金净值不存在什

么上限,高净值基金也不存在上涨空间有限的问题。相反,在相同情况下净值高的基金大多是管理能力较强的好基金。因为基金净值高,就不买,投资者会损失十分宝贵的投资机会。

误区三:长期资金,短线买卖;根据股指涨跌进行基金的波段操作。

情景一:这只基金涨了好多,又回到前期的高点了,马上赎回,否则就来不及了。

许多投资者购买基金的钱是可用于长期投资的,如果基金净值涨得多了就赎回来,那么这些钱又投资什么品种呢?什么时候再进入市场呢?事实证明进行波段操作的投资策略是错误的。

以我公司管理的某基金为例,当2006年年初,基金净值突破1.2元后,大量投资者赎回基金,短线实现利润。但赎回并未阻挡净值快速上涨的步伐,也迫使投资者认识到,不投资的风险更大。当基金净值超过1.5元时,投资者才大量申购,中间已损失了0.3元的涨幅。该基金净值在2006年6、7月间达到阶段性高点,接近1.9元,后来的回调又让短线操作的基金投资者心惊胆战,当基金净值再次反弹到2元附近过程中,大量资金撤离了该基金。但基金后来的表现必将让这些投资者后悔不已,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基金又涨了50%。2006年初到2007年1月19日,该基金净值已涨了两倍多,但如果进行以上的波段操作,收益率可能只有60%左右。

情景二:看起来股指要调整了,还是赎回一些,等到股指见底了再买回来。

这种基金投资策略看似合理,但是投资者有预测股指走势的能力吗?股指下跌多少,才能判断出股指要调整了,而不是短期的波动?

投资者没有专门的时间、专业的知识研究宏观经济、政策走 该内容由 麻侦贤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投资基金有哪些误区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