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五脏六腑的思想及养生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5-03 08:54:10
文档

中医五脏六腑的思想及养生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是2010年05月北京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薛永东。
推荐度:
导读《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是2010年05月北京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薛永东。

:《黄帝内戤米囤饿杀经五脏六腑紧行无善踪养生法》是臭腐化神奇2010年努力05月北京俭可以养廉妇女儿童出门庭若市不得要领版社出版的板板六十四图书,作者刚健是薛永东。内容来自懂视网(www.51dongshi.com),请勿采集!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理论之五脏六腑(二)

心主血脉,主藏神;肺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肝主疏泄,主藏血;脾主运化,主统血,可藏意与智;肾藏精,主纳气,肾主水。五脏各司其职,却又互相影响。下面先介绍中医对五脏各自功能的定义。

心位于胸腔中,心包膜保护在外。心为君主之官,心主血脉,为人体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藏神,统摄人的精神、思维等;主汗液;开窍于舌,与小肠相表里。

(一)心主血脉

心脏的搏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脉管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的搏动是否有力,脉道通利与否,血液的功能是否健全,均直接影响着血液的运行。心脏功能的强弱能够影响血液流动的盛衰,心气血充足,脉道通利,则面色红润、脉象和缓有力;心气血不足,脉道不充,则可出现脉搏细弱,面色无华。

(二)心主藏神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在中医学中,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人的眼神、表情、语言、动作等反映于外,又称为“神气”;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主神志,主神明,即是指狭义的神。

《黄帝内经》曰,心者神之舍,血者神之气也。心的气血充足,则神识清晰,思维敏捷,精神充沛;反之,则常见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宁等症。

(三)心主汗液

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由汗孔排出的液体,故中医有血汗同源之说,因心主血液,即汗是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因此,汗多不仅伤津液,心的气血也随之耗损,常见心慌心悸等症,严重的可见大汗亡阳的症候。

(四)心开窍于舌

心开窍于舌,指舌为心的外候,心的气血与舌相同。舌主味觉及表达语言,其功能正常要依靠心主血脉和神志的生理功能。心有病变,均可以由舌上反映出来。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如心火上炎,则舌质红赤;如心经有热或痰迷心窍,则出现舌卷、语言不清等症;如心气虚,心血瘀滞,则舌体出现青紫或紫斑。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肝为将军之官,肝藏血,调节周身血量;主疏泄,舒展畅达气血;主筋,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

(一)肝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称。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黄帝内经.素问》曰“肝……其充在筋,以生气血。”及《温病条辨》:“肝主血,肝以血为自养,血足则柔,血虚则强。”可见,肝不仅可以藏血,还参与血液的生成,并可根据不同的生理情况,改变其血量。

肝藏血功能发生障碍时,可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血液亏虚。肝血不足,则分布到全身各处的血液不能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可出现血虚失养的病理变化。如自失血养,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筋失所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二是血液妄行。肝不藏血可发生出血倾向的病理变化,如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

(二)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肝主疏泄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1)调畅气机。2)调节精神情志。3)促进消化吸收。4)维持气血运行。5)调节水液代谢。

(三)肝主筋

如肝血充盛,筋得其养,肢体活动正常;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手足震颤,肢体麻木,伸屈不利;若热邪伤津,津血耗损,血不营筋,可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肝风”病状。肝血虚、筋弱无力“爪为筋之余”,爪甲多薄而软,变形脆裂。

(四)肝开窍于目

五脏六腑的精气、血脉运达皆注于目,目与肝脏有内在联系。所以肝功能正常与否,常常表现在目的病变上。如肝阴不足,两目干涩;肝血不足,夜盲、视物不明;肝经风热、目赤肿痛;五脏六腑的精气、血脉运达皆注于目,目与肝脏有内在联系。所以肝功能正常与否,常常表现在目的病变上。如肝阴不足,两目干涩;肝血不足,夜盲、视物不明;肝经风热、目赤肿痛。

脾位于中焦,在横膈之下。脾为仓廪之官,脾主统血,主运化、升清,即运化水谷精微,并上输给肺,以营养全身;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与胃相表里。

(一)脾主运化

脾主运化的功能包括两方面,即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

(1)运化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的生理功能,即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并上输于肺,灌注于心,经脾经和血脉到达全身,营养五脏六腑。脾的功能强健,才能为化生气、血、津液等提供充足的养料,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据此,前人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亦有脾为五脏之母一说。若脾的运化失职,就会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理变化。

(2)运化水液。即脾具有促进水液代谢作用,对体内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在肺、肾、三焦、膀胱的配合下,共同维持人体水液正常的代谢。若运化水湿失常,可导致水湿潴留的各种病变。聚湿生痰;溢于肌肤则为水肿;流注肠道而成泄泻。

脾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病理上常常互相影响。

(二)脾主升清

“升清”,即是指脾能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肺,以营养全身。所谓“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所谓“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之升清,是和胃之降浊相对而言,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升胃降形成了升清降浊的一对矛盾,它们之间对立又通一,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运输。

另外,脏腑之间的协调平衡是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重要因素。故脾气升发,又能使机体内脏不致下垂。若脾气不升,则水谷不能运化,会导致人头晕、神疲乏力、泄泻等,严重者还可导致脱肛,内脏下垂等。

(三)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说脾不但有生血的功能,也有统摄血液,使血液不致溢于脉外的作用。因为血的来源靠水谷精微物质,如果脾的功能旺盛,营养充足,不但血液生化有源,而且能统摄血液。脾统血的主要机理,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

如果脾统血功能不足,从而导致血溢脉外,产生种种出血症状,如月经量多、尿血、崩漏、肌肉皮下出血等,属气不摄血。

(四)脾主肌肉、四肢

脾为后天之本,正常运化可保证营养充足,经脉畅通,肌肉丰满;反之,则会影响肌肉。同时,肌肉的丰满健壮与否影响着四肢的功能活动。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五脏六腑的思想及养生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是2010年05月北京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薛永东。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