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有一种神奇的中医养生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27 11:26:58
文档

有一种神奇的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推荐度:
导读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神奇的中医养生知识

神奇的中医养生知识

神奇的中医养生知识,现如今很多人都习惯了西医治病,中医养生,中医对于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有一套自己的养生知识,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神奇的中医养生知识。

  神奇的中医养生知识1

一、悦情志:人要健康长寿,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相者必久寿也。"

二、戒私欲: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大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三、远房室: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育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四、适四时: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湿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五、节饮食: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苫,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恩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六、常运动: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陀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七、顺性情: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八、服药饵:人生在世,禀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神奇的中医养生知识2

【防治感冒】

我们每天晚上用比较热的水泡脚十分钟,能够有效的预防感冒哦,但是你要注意水得没过脚 面,跑到脚红就可以了。

【狐臭,腋臭招人烦,有了生姜不为难】

取生姜30g,切碎,浸于一般的医用酒精中,封瓶1周后提取滤液,瓶装备用。用棉签或棉球蘸滤液搽于腋窝处,每天2-3次,连搽1个月。或者到网上买瓶“帕芙欧香体露”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坚持半月便能根除。

【牛皮癣、头癣、各种皮肤病癣】

猪胆一个,刺破,将胆汁放在小碗内,加入明矾(如黄豆大),待溶化后用胆汁搽患处,每日2次,连用7天。此方治疗多年皮癣、顽癣效果神奇。

【吃醋可以缓解失眠】

中医认为酸甘化阴,即食入酸甜性食物可转化为阴气,从而促进睡眠。

每天揉几分钟耳朵防病健身。

先以掌心前后摩擦耳廓十余次,后用拇、食指上下摩擦耳轮部十余次。

【牙齿疼痛】

去药店买点丁香油,将棉棒浸入丁香油后,放置在牙上,可以缓解疼痛。

紧握拳头30秒测知健康

若变白的手掌需要花10秒才能恢复原色,要当心是不是有动脉硬化的情形。

【胃胀按天枢穴】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此处2分钟,可缓解胃胀,胃痛

【鲜姜白糖治胃寒痛】

鲜姜末500克、白糖250克腌在一起,饭前吃1勺,每日3次。

【人体有六大救命穴位】

至阳穴:缓解心绞痛

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即取卧位、垂臂时,两侧肩胛角下缘经脊背连线的正中点处。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常伴有*压迫感和窒息感。

病人可手持一枚5分硬币,用硬币边缘按压至阳穴。按压3分钟至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若每日定时按压3次~4次至阳穴,即可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合谷穴:治晕厥

合谷穴位于左右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稍靠近第二掌骨处。当病人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原因导致晕厥、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续按揉2分钟至3分钟后,晕厥等症状可消失。

劳宫穴:治血压骤升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阳陵泉穴:治胆绞痛

患者胆囊炎、胆结石症发作时可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绞痛,这是时候可用点穴法止痛。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寻找压痛点,即阳陵泉穴。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持续按摩两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阴交穴:治肾绞痛

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上方3寸处。肾绞痛是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肾区急性剧痛。疼痛突然发作时,患者可用大拇指点压、揉按三阴交穴位。反复按压揉3分钟至5分钟,肾绞痛即可缓解。

足后跟:止鼻衄

当发生鼻出血时,可以迅速掐捏足后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立即止血。

神奇的中医养生知识

神奇的中医养生知识

神奇的中医养生知识,现如今很多人都习惯了西医治病,中医养生,中医对于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有一套自己的养生知识,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神奇的中医养生知识。

  神奇的中医养生知识1

一、悦情志:人要健康长寿,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相者必久寿也。"

二、戒私欲: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大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三、远房室: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育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四、适四时: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湿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五、节饮食: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苫,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孙恩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六、常运动: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陀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七、顺性情: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八、服药饵:人生在世,禀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神奇的中医养生知识2

【防治感冒】

我们每天晚上用比较热的水泡脚十分钟,能够有效的预防感冒哦,但是你要注意水得没过脚 面,跑到脚红就可以了。

【狐臭,腋臭招人烦,有了生姜不为难】

取生姜30g,切碎,浸于一般的医用酒精中,封瓶1周后提取滤液,瓶装备用。用棉签或棉球蘸滤液搽于腋窝处,每天2-3次,连搽1个月。或者到网上买瓶“帕芙欧香体露”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坚持半月便能根除。

【牛皮癣、头癣、各种皮肤病癣】

猪胆一个,刺破,将胆汁放在小碗内,加入明矾(如黄豆大),待溶化后用胆汁搽患处,每日2次,连用7天。此方治疗多年皮癣、顽癣效果神奇。

【吃醋可以缓解失眠】

中医认为酸甘化阴,即食入酸甜性食物可转化为阴气,从而促进睡眠。

每天揉几分钟耳朵防病健身。

先以掌心前后摩擦耳廓十余次,后用拇、食指上下摩擦耳轮部十余次。

【牙齿疼痛】

去药店买点丁香油,将棉棒浸入丁香油后,放置在牙上,可以缓解疼痛。

紧握拳头30秒测知健康

若变白的手掌需要花10秒才能恢复原色,要当心是不是有动脉硬化的情形。

【胃胀按天枢穴】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此处2分钟,可缓解胃胀,胃痛

【鲜姜白糖治胃寒痛】

鲜姜末500克、白糖250克腌在一起,饭前吃1勺,每日3次。

【人体有六大救命穴位】

至阳穴:缓解心绞痛

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即取卧位、垂臂时,两侧肩胛角下缘经脊背连线的正中点处。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常伴有*压迫感和窒息感。

病人可手持一枚5分硬币,用硬币边缘按压至阳穴。按压3分钟至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若每日定时按压3次~4次至阳穴,即可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合谷穴:治晕厥

合谷穴位于左右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稍靠近第二掌骨处。当病人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原因导致晕厥、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续按揉2分钟至3分钟后,晕厥等症状可消失。

劳宫穴:治血压骤升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阳陵泉穴:治胆绞痛

患者胆囊炎、胆结石症发作时可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绞痛,这是时候可用点穴法止痛。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寻找压痛点,即阳陵泉穴。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持续按摩两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阴交穴:治肾绞痛

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上方3寸处。肾绞痛是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肾区急性剧痛。疼痛突然发作时,患者可用大拇指点压、揉按三阴交穴位。反复按压揉3分钟至5分钟,肾绞痛即可缓解。

足后跟:止鼻衄

当发生鼻出血时,可以迅速掐捏足后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立即止血。

中医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精神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精神养生的 方法

一、清心静神

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才能够达到。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近些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以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 儿童 时代大脑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所以,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练习气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静神,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少思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少私寡欲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这是因为私心太重,*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如果能减少私心和*,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高寿的老人,他们尽管满头银丝,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这与他们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有莫大的关系。

2、抑目静耳,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心神内守。要维持心神内守,应注意避免外界事物对心神的不良刺激。眼耳是心神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中医认为其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事相处,耳目所触,都要反映在大脑里,从而影响心神,故耳目清静,不让琐碎之事萦绕于心,自然会使心情舒畅、放松。凝神敛思的养生法,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神寄托的空耗时光,也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它是指在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把名利*丢在一边,则心神内守,思想清静;在学习工作之余,寄情于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兴趣盎然,自然凝神定志,琐碎烦心之事不能干扰,亦有利于安定心神,此即所谓“动中求静,以静养动”法,这个方法对那些离退休后在家自我感觉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是尤为适合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证明,清静养神这种自我调节方法能避免外界因素对精神的干扰,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良好状态中。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神用专一,排除杂念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助于健康长寿。

二、怡养情志

怡养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愉悦,并顺应外界刺激的变化,适当地控制情绪,以调节自己的情志活动。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的综合反映。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并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1、七情的调节

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恐、悲、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并超过人体本身的心理承受力,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之中,常可见到大发脾气之人,往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这在中医叫做“怒伤肝”。另外像人逢喜事,激动不已而诱发心脏疾患的,称“喜伤心”;郁闷思虑过度而无食欲的,为“思伤脾”;悲伤哀号导致胸闷气憋的,是“忧伤肺”;突然遭受惊吓以致大小便失禁的,称之为“恐伤肾”。

正因如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七情的*,并 总结 出了一套以情胜情的精神治疗法。以情胜情,是利用情志分属五脏,五脏归属五行,而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情志也相应而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解除情志病因所致的情志病证,使恢复或重建心身平衡的状态。如喜为心志,五行属火,但过极则伤心气和心阴。恐,五行属水,水克火,且恐令气怯,能避免对抗过喜之象,恰是以水折火,故有“恐胜喜”的疗法,这也与现今的情绪转移法相吻合。

2、和畅性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地对待生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修养,也是健康防病、益寿延年的重要因素。孔子认为,乐观有忘忧而不知老的养生作用,乐观还可使气血流畅,滋养神气,使神志和调,胸怀舒畅,久则能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以尽享天年。特别是老年人,要老有所为,摒除垂暮感和退缩的思想情绪,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情趣高雅、动静结合的娱乐活动,以陶冶情操。如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弈棋垂钓以及外出旅游等。

  中医精神养生治疗抑郁症

中医解析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个现代的词汇,在我们传统的中医学中是没有这个词的,但是根据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来看,和中医学上郁证、虚劳、脏躁、百合病、心悸、不寐等病证是非常相似的。

其表现是: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失望,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意志消沉,精神委靡不振,怯懦沮丧,头昏脑沉,严重失眠,耳鸣耳聋,两眼呆滞,怔忡心悸,惊恐易哭,压抑苦恼, 记忆力 减退,反应迟钝,大便秘结,以及其他一些身心严重不适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抑郁症好发于多愁善感,性格孤僻,心胸狭窄,情绪冷漠,缺乏关爱,疏于交往的人群。

中医认为抑郁症之发生与七情内伤、劳逸失调、病后失养、所志不遂、气郁化火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致病因素造成了机体内的脏腑功能失和,使正常的气血升降功能发生阻滞,最终导致了人体的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而发生本病。清朝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郁证》中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

这一治疗原则既是抑郁症初发的治疗原则,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本病初发病位尚浅,气血尚调和,脏腑功能失衡不严重,治疗效果较好。明朝大医学家赵献可在其医著《医贯?郁病论》中认为郁症以木郁即肝郁为先导,提出“以一法代五法,神而明之,屡获奇效”。一法即“木郁达之”,抑郁症初发,肝气郁结,枢机不利即见郁证发生,治疗原则首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他脏,则病可速效。

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辨证中需辨病位、辨病性、辨虚实互相融合,做到全面准确。郁证的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调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五行相因,任何一脏有郁都可影响其他脏腑而致郁,一脏有郁,五脏互累,相互兼夹。最常见的如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心肺阴虚、肝肾阴虚等。而气郁实证多见,在脏以肝、脾、肺多见;痰郁或为实证或虚实夹杂,在脏以脾、肺多见;血瘀,多虚实夹杂,在脏以肝、肾多见;气血两虚,在脏以心、肝、脾多见;阴血亏虚,在脏以肝、肾多见。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偏方

补源解郁汤

准备地黄30克,白芍、党参、合欢花、枸杞子各20克,柴胡、远志、木香、当归、白术、茯苓、黄芪、枣仁、甘草、桂枝各10克,薄荷5克,日一剂,水煎。症状消失后制成丸剂,用10—15天。

黄连阿胶汤

准备浮小麦30克,枣仁15克,黄芩、白芍、菖蒲、柴胡、甘草、郁金、阿胶各10克,大枣5枚,黄连3克,日一剂,水煎。

解郁安神汤

准备夜交藤30克,五味子25克,柴胡、茯苓、当归、合欢皮、白芍、炒枣仁各20克,知母10克,日一剂。

平心忘忧汤

准备磁石、礞石各30克,枳实、黄柏、半夏、厚朴、茯苓、神曲各12克,生姜9克,肉桂、苏叶、菖蒲各6克,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归脾汤

准备茯苓25克,人参20克,白术、黄芪、龙眼肉各15克,当归12克,甘草,枣仁,远志各10克,木香9克,日一剂。

小柴胡汤

准备党参20克,柴胡15克,酒黄芩12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生姜6片,大枣6枚,日一剂,水煎。

中医精神养生法

精神养生法,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精神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精神养生的 方法

一、清心静神

清心静神,即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而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才能够达到。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我们提倡的清心静神主要是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不可见异思迁,想入非非,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近些年来,思想清静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入静以后,生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 儿童 时代大脑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和思想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摄,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有明显的增加。所以,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生,练习气功,才可以有效地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益身心健康。

清心静神,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少思寡欲

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欲的嗜欲。少私寡欲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中医学认为,妄思嗜欲出于心,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精气,无助于健康长寿。这是因为私心太重,*太高或太多,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郁、幻想、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之神,使心神处于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如果能减少私心和*,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对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那些高寿的老人,他们尽管满头银丝,但依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这与他们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有莫大的关系。

2、抑目静耳,养心敛思

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排除杂念,驱逐烦恼,心神内守。要维持心神内守,应注意避免外界事物对心神的不良刺激。眼耳是心神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中医认为其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事相处,耳目所触,都要反映在大脑里,从而影响心神,故耳目清静,不让琐碎之事萦绕于心,自然会使心情舒畅、放松。凝神敛思的养生法,并非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毫无精神寄托的空耗时光,也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它是指在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把名利*丢在一边,则心神内守,思想清静;在学习工作之余,寄情于琴棋书画、花鸟虫鱼,兴趣盎然,自然凝神定志,琐碎烦心之事不能干扰,亦有利于安定心神,此即所谓“动中求静,以静养动”法,这个方法对那些离退休后在家自我感觉无所事事的老年人是尤为适合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证明,清静养神这种自我调节方法能避免外界因素对精神的干扰,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良好状态中。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神用专一,排除杂念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助于健康长寿。

二、怡养情志

怡养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愉悦,并顺应外界刺激的变化,适当地控制情绪,以调节自己的情志活动。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的综合反映。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因为感情的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而且各种情志活动都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并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1、七情的调节

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恐、悲、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并超过人体本身的心理承受力,使气机逆乱,功能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之中,常可见到大发脾气之人,往往面红耳赤,甚至昏厥,这在中医叫做“怒伤肝”。另外像人逢喜事,激动不已而诱发心脏疾患的,称“喜伤心”;郁闷思虑过度而无食欲的,为“思伤脾”;悲伤哀号导致胸闷气憋的,是“忧伤肺”;突然遭受惊吓以致大小便失禁的,称之为“恐伤肾”。

正因如此,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对七情的*,并 总结 出了一套以情胜情的精神治疗法。以情胜情,是利用情志分属五脏,五脏归属五行,而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情志也相应而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以此解除情志病因所致的情志病证,使恢复或重建心身平衡的状态。如喜为心志,五行属火,但过极则伤心气和心阴。恐,五行属水,水克火,且恐令气怯,能避免对抗过喜之象,恰是以水折火,故有“恐胜喜”的疗法,这也与现今的情绪转移法相吻合。

2、和畅性情

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地对待生活,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修养,也是健康防病、益寿延年的重要因素。孔子认为,乐观有忘忧而不知老的养生作用,乐观还可使气血流畅,滋养神气,使神志和调,胸怀舒畅,久则能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以尽享天年。特别是老年人,要老有所为,摒除垂暮感和退缩的思想情绪,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情趣高雅、动静结合的娱乐活动,以陶冶情操。如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种花养鸟,弈棋垂钓以及外出旅游等。

  中医精神养生治疗抑郁症

中医解析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个现代的词汇,在我们传统的中医学中是没有这个词的,但是根据抑郁症的表现症状来看,和中医学上郁证、虚劳、脏躁、百合病、心悸、不寐等病证是非常相似的。

其表现是: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失望,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意志消沉,精神委靡不振,怯懦沮丧,头昏脑沉,严重失眠,耳鸣耳聋,两眼呆滞,怔忡心悸,惊恐易哭,压抑苦恼, 记忆力 减退,反应迟钝,大便秘结,以及其他一些身心严重不适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抑郁症好发于多愁善感,性格孤僻,心胸狭窄,情绪冷漠,缺乏关爱,疏于交往的人群。

中医认为抑郁症之发生与七情内伤、劳逸失调、病后失养、所志不遂、气郁化火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致病因素造成了机体内的脏腑功能失和,使正常的气血升降功能发生阻滞,最终导致了人体的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而发生本病。清朝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郁证》中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

这一治疗原则既是抑郁症初发的治疗原则,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本病初发病位尚浅,气血尚调和,脏腑功能失衡不严重,治疗效果较好。明朝大医学家赵献可在其医著《医贯?郁病论》中认为郁症以木郁即肝郁为先导,提出“以一法代五法,神而明之,屡获奇效”。一法即“木郁达之”,抑郁症初发,肝气郁结,枢机不利即见郁证发生,治疗原则首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他脏,则病可速效。

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辨证中需辨病位、辨病性、辨虚实互相融合,做到全面准确。郁证的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调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五行相因,任何一脏有郁都可影响其他脏腑而致郁,一脏有郁,五脏互累,相互兼夹。最常见的如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心肺阴虚、肝肾阴虚等。而气郁实证多见,在脏以肝、脾、肺多见;痰郁或为实证或虚实夹杂,在脏以脾、肺多见;血瘀,多虚实夹杂,在脏以肝、肾多见;气血两虚,在脏以心、肝、脾多见;阴血亏虚,在脏以肝、肾多见。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偏方

补源解郁汤

准备地黄30克,白芍、党参、合欢花、枸杞子各20克,柴胡、远志、木香、当归、白术、茯苓、黄芪、枣仁、甘草、桂枝各10克,薄荷5克,日一剂,水煎。症状消失后制成丸剂,用10—15天。

黄连阿胶汤

准备浮小麦30克,枣仁15克,黄芩、白芍、菖蒲、柴胡、甘草、郁金、阿胶各10克,大枣5枚,黄连3克,日一剂,水煎。

解郁安神汤

准备夜交藤30克,五味子25克,柴胡、茯苓、当归、合欢皮、白芍、炒枣仁各20克,知母10克,日一剂。

平心忘忧汤

准备磁石、礞石各30克,枳实、黄柏、半夏、厚朴、茯苓、神曲各12克,生姜9克,肉桂、苏叶、菖蒲各6克,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归脾汤

准备茯苓25克,人参20克,白术、黄芪、龙眼肉各15克,当归12克,甘草,枣仁,远志各10克,木香9克,日一剂。

小柴胡汤

准备党参20克,柴胡15克,酒黄芩12克,姜半夏、甘草各10克,生姜6片,大枣6枚,日一剂,水煎。

神奇: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夏天灸一灸,过冬不用愁

艾灸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养生的方式,也是中医经常用来治病的一种手法。但是有很多的人对于艾灸并不是太了解,今晚节目就给大家讲讲艾灸是什么、艾灸有什么好处以及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 上线大医生:林万庆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福建省人民医院 针灸科副主任 今日探讨: 中医艾灸疗法 艾灸治病到底有没有用? 有! 先说说艾灸的原料艾叶。就是端午节老百姓挂在门口用以驱邪的艾草。 古代文献有关于艾叶治病的记载。如: 《本草纲目》 :「 ”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 :「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情,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灸可用于哪些病的治疗? ①温经散寒:可治疗寒凝血滞引起的妇科病:比如痛经、不孕症、子宫肌瘤、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症、闭经……)、关节痛、腹部皮肤凉、怕冷、冬季手脚凉等。 ②扶阳固脱:灸法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等。 ③消瘀散结:可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子宫肌腺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 ④防病保健:灸法用于保健有悠久的历史,可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延年益寿。 俗语有「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 艾灸有温热作用,其他热源可替代吗? 艾条燃烧时释放大量的热能,并产生光热辐射。艾燃烧时辐射能谱不仅具有热辐射----远红外辐射,还有光辐射---近红外辐射。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表浅部位;近红外线可穿透机体的深度达10mm。 所以,艾灸的温热作用是目前市面上任何热源无法替代的,如热水袋、热敷包、神灯、生物陶瓷。 艾灸是不是人人都能灸? 并不是,艾灸有禁忌症,艾灸也要辩证。 禁忌症: 1.孕妇及月经期女性禁用; 2.严重心肺疾病禁用; 3.强过敏体质及疤痕体质禁用、糖尿病者慎用; 4.皮肤娇嫩或有破损者禁用; 5.恶性肿瘤患者禁用; 6.发烧、痰黄、咯血、肺结核以及体内有热的患者禁用。 7.易上火的人要辩证选穴施灸。 艾灸怎么用呢? 艾灸应用非常广: 保健:身体无任何不适,只为了强身健体。 ①常用穴: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等 《扁鹊心书》:「 ”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令人长生不老。” ②定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操作: 方法一:用艾条灸(买清艾条,点燃后对着穴位局部熏灸,刚点燃时距离近点,太热距离加大,每次选2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10分钟,每周1次。灸后喝点温开水,确保艾条火灭好,避免失火。) 方法二:温灸器灸:把艾条放入温灸器中,点燃,温灸盒旋紧后,放入布袋内,固定于相应穴位上施灸。 不懂得辩证,灸后上火了(没感冒咽喉会干、口干,有眼屎,便秘……)怎么办? 可用艾条灸太溪、涌泉,引热下行;或用手拍打下肢经脉5-10分钟。 空气消毒 现代研究发现,艾燃烧时,艾烟弥散在空气中,对细菌、病毒、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肘后备急方·卷二》:「 ”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以防瘴疠之疾。” 用法:流感季节,把清艾条折成3段,两端点燃放在茶叶盒上与地面隔离,每个房间放几段,净化空气消毒。空气消毒期间家里留人,确保艾条燃烧完全后,艾灰再倒入垃圾桶中。 痛证辅助治疗 灸阿是穴(哪痛灸哪)、疼痛部位局部穴 特殊灸 三伏灸:三伏灸是借助三伏天阳气最旺的时候采用隔姜灸+药物贴敷的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 福建省人民医院2019年 三伏灸贴药时间安排 为什么选在三伏? 三伏时阳气最旺,人体阳气也最充沛。此时皮肤腠理疏松,机体代谢旺盛,进行药物敷贴治疗,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增强机体免疫力,防病治病。 哪些情况适合三伏灸? ①寒邪凝滞导致的妇科病(如:痛经、不孕症、子宫肌瘤、闭经、子宫腺肌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乳腺增生症……) ②亚健康:冬天手脚凉、怕冷以及腹部皮肤凉 ③体虚易感冒、过敏性鼻炎等 ④胃肠疾病: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 ⑤各种痛证痛:颈肩腰腿 一年灸几次?能在家灸吗? 一年灸3次,连续灸3年。 因每年推算出的三伏灸治时间不同。不同类别的疾病(妇科病、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疾病、痛证)灸治的日期是不同的,灸后还要贴敷药物,自己在家无法做,需到医疗机构做。 妇科周期灸:因女性有每月行经的生理特点,在感受外邪、情志所伤后,会影响月经、孕育、子宫、乳腺等。妇科周期灸是在女性月经周期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穴位施灸的调整女性阴阳平衡的一种方法。 能在家自己做吗? 这种灸法要推算月经周期所处的时期,要辩证施灸,灸后敷贴药物,不适合在家自行做。 专家建议 需要强调的是,艾灸是养生保健方法中便于操作且副作用小的可靠方法,其灸量、灸材、灸法多有讲究,应循序渐进,以身体舒适为度,切不可急于求成,造成不必要的艾灸伤害。 今日大医生 林 万 庆 针灸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石学敏院士学术继承人及院士工作站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梁栋富名老中医工作室主要成员,针灸教研室主任,针灸科科研团队负责人。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分会委员、福建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针灸学会康复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康复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海医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峡南少林手法医学协会常务理事。提倡结构改变功能,擅长针灸、埋线等非药物手段在体重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对难治性面瘫,小儿脑性疾病,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脊柱关节肌肉病,睡眠障碍,小儿抽动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针灸治疗及中医调理。参与和主持国家级、省、厅级课题多项,参编专著2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ID:fm1036-882) 有什么悄悄话要告诉我的不? 来互动区留言呗! 没有!?那点个 行吗?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神奇: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夏天灸一灸,过冬不用愁

    艾灸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养生的方式,也是中医经常用来治病的一种手法。但是有很多的人对于艾灸并不是太了解,今晚节目就给大家讲讲艾灸是什么、艾灸有什么好处以及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 上线大医生:林万庆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福建省人民医院 针灸科副主任 今日探讨: 中医艾灸疗法 艾灸治病到底有没有用? 有! 先说说艾灸的原料艾叶。就是端午节老百姓挂在门口用以驱邪的艾草。 古代文献有关于艾叶治病的记载。如: 《本草纲目》 :「 ”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 :「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情,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灸可用于哪些病的治疗? ①温经散寒:可治疗寒凝血滞引起的妇科病:比如痛经、不孕症、子宫肌瘤、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症、闭经……)、关节痛、腹部皮肤凉、怕冷、冬季手脚凉等。 ②扶阳固脱:灸法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等。 ③消瘀散结:可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子宫肌腺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 ④防病保健:灸法用于保健有悠久的历史,可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延年益寿。 俗语有「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 艾灸有温热作用,其他热源可替代吗? 艾条燃烧时释放大量的热能,并产生光热辐射。艾燃烧时辐射能谱不仅具有热辐射----远红外辐射,还有光辐射---近红外辐射。远红外线作用于人体表浅部位;近红外线可穿透机体的深度达10mm。 所以,艾灸的温热作用是目前市面上任何热源无法替代的,如热水袋、热敷包、神灯、生物陶瓷。 艾灸是不是人人都能灸? 并不是,艾灸有禁忌症,艾灸也要辩证。 禁忌症: 1.孕妇及月经期女性禁用; 2.严重心肺疾病禁用; 3.强过敏体质及疤痕体质禁用、糖尿病者慎用; 4.皮肤娇嫩或有破损者禁用; 5.恶性肿瘤患者禁用; 6.发烧、痰黄、咯血、肺结核以及体内有热的患者禁用。 7.易上火的人要辩证选穴施灸。 艾灸怎么用呢? 艾灸应用非常广: 保健:身体无任何不适,只为了强身健体。 ①常用穴: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等 《扁鹊心书》:「 ”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令人长生不老。” ②定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操作: 方法一:用艾条灸(买清艾条,点燃后对着穴位局部熏灸,刚点燃时距离近点,太热距离加大,每次选2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10分钟,每周1次。灸后喝点温开水,确保艾条火灭好,避免失火。) 方法二:温灸器灸:把艾条放入温灸器中,点燃,温灸盒旋紧后,放入布袋内,固定于相应穴位上施灸。 不懂得辩证,灸后上火了(没感冒咽喉会干、口干,有眼屎,便秘……)怎么办? 可用艾条灸太溪、涌泉,引热下行;或用手拍打下肢经脉5-10分钟。 空气消毒 现代研究发现,艾燃烧时,艾烟弥散在空气中,对细菌、病毒、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肘后备急方·卷二》:「 ”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以防瘴疠之疾。” 用法:流感季节,把清艾条折成3段,两端点燃放在茶叶盒上与地面隔离,每个房间放几段,净化空气消毒。空气消毒期间家里留人,确保艾条燃烧完全后,艾灰再倒入垃圾桶中。 痛证辅助治疗 灸阿是穴(哪痛灸哪)、疼痛部位局部穴 特殊灸 三伏灸:三伏灸是借助三伏天阳气最旺的时候采用隔姜灸+药物贴敷的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 福建省人民医院2019年 三伏灸贴药时间安排 为什么选在三伏? 三伏时阳气最旺,人体阳气也最充沛。此时皮肤腠理疏松,机体代谢旺盛,进行药物敷贴治疗,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增强机体免疫力,防病治病。 哪些情况适合三伏灸? ①寒邪凝滞导致的妇科病(如:痛经、不孕症、子宫肌瘤、闭经、子宫腺肌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乳腺增生症……) ②亚健康:冬天手脚凉、怕冷以及腹部皮肤凉 ③体虚易感冒、过敏性鼻炎等 ④胃肠疾病: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 ⑤各种痛证痛:颈肩腰腿 一年灸几次?能在家灸吗? 一年灸3次,连续灸3年。 因每年推算出的三伏灸治时间不同。不同类别的疾病(妇科病、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疾病、痛证)灸治的日期是不同的,灸后还要贴敷药物,自己在家无法做,需到医疗机构做。 妇科周期灸:因女性有每月行经的生理特点,在感受外邪、情志所伤后,会影响月经、孕育、子宫、乳腺等。妇科周期灸是在女性月经周期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穴位施灸的调整女性阴阳平衡的一种方法。 能在家自己做吗? 这种灸法要推算月经周期所处的时期,要辩证施灸,灸后敷贴药物,不适合在家自行做。 专家建议 需要强调的是,艾灸是养生保健方法中便于操作且副作用小的可靠方法,其灸量、灸材、灸法多有讲究,应循序渐进,以身体舒适为度,切不可急于求成,造成不必要的艾灸伤害。 今日大医生 林 万 庆 针灸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石学敏院士学术继承人及院士工作站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梁栋富名老中医工作室主要成员,针灸教研室主任,针灸科科研团队负责人。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分会委员、福建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针灸学会康复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康复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海医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峡南少林手法医学协会常务理事。提倡结构改变功能,擅长针灸、埋线等非药物手段在体重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对难治性面瘫,小儿脑性疾病,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脊柱关节肌肉病,睡眠障碍,小儿抽动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针灸治疗及中医调理。参与和主持国家级、省、厅级课题多项,参编专著2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ID:fm1036-882) 有什么悄悄话要告诉我的不? 来互动区留言呗! 没有!?那点个 行吗?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医怎么养生?440

      大家都明白了吗

      中医怎么养生?440

      大家都明白了吗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疗法,它的作用都有哪些?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很多人还是会选择一些中医方面的传统手法来进行养生。他们会认为老一辈留下来的方法一定会对身体的健康带来很多的帮助,例如像拔罐,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碰到身边的人去选择拔罐来进行养生,作为我国传统的养生疗法,拔罐对于我们的人体内有一定的好处。像一些当代年轻人经常对着电脑进行工作的人来说,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抽出时间去选择养生,拔罐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么我们具体了解一下拔罐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帮助和作用。

      一、促进血液循环,排毒养颜

      我们可以发现经常拔罐的人面色都较为红润,这是因为拔罐可以促进人体内的血液循环,让血液更加的流畅。这种效果可以缓解人的身体疲劳,也可以让我们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促进我们的消化系统,同时我们可以了解到有一个好的消化系统,就有利于我们体内的毒素可以快速的排出,因为长期的睡眠不规律和不正确的饮食习惯,使我们的身体留下了很多毒素,无法经过身体机能进行排出,这个时候拔罐就可以促进毒素排出,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经常性的熬夜工作也会造成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不良习惯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多的影响,例如像很多人都因为体质不好经常的感冒生病,这是因为我们人体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为低下,这个时候可以选择像拔罐这样的养生疗法,增加我们体内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拔罐这种中医养生疗法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多的帮助,改善我们的身体机能,缓解腰酸背痛,但是拔罐不能经常性地进行,不然会对我们的皮肤组织造成伤害。

      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疗法,它的作用都有哪些?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很多人还是会选择一些中医方面的传统手法来进行养生。他们会认为老一辈留下来的方法一定会对身体的健康带来很多的帮助,例如像拔罐,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碰到身边的人去选择拔罐来进行养生,作为我国传统的养生疗法,拔罐对于我们的人体内有一定的好处。像一些当代年轻人经常对着电脑进行工作的人来说,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抽出时间去选择养生,拔罐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么我们具体了解一下拔罐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帮助和作用。

      一、促进血液循环,排毒养颜

      我们可以发现经常拔罐的人面色都较为红润,这是因为拔罐可以促进人体内的血液循环,让血液更加的流畅。这种效果可以缓解人的身体疲劳,也可以让我们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促进我们的消化系统,同时我们可以了解到有一个好的消化系统,就有利于我们体内的毒素可以快速的排出,因为长期的睡眠不规律和不正确的饮食习惯,使我们的身体留下了很多毒素,无法经过身体机能进行排出,这个时候拔罐就可以促进毒素排出,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经常性的熬夜工作也会造成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不良习惯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多的影响,例如像很多人都因为体质不好经常的感冒生病,这是因为我们人体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为低下,这个时候可以选择像拔罐这样的养生疗法,增加我们体内的免疫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拔罐这种中医养生疗法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多的帮助,改善我们的身体机能,缓解腰酸背痛,但是拔罐不能经常性地进行,不然会对我们的皮肤组织造成伤害。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心态好生活好,那么人的状态看起来就会很好,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外表上都能说明现在的生活状态非常幸福,因此养生很重要,下面分享老中医的养生秘方。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1

         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

        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

        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

        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早餐清洗肠胃可以喝碗丁家铺五谷粉,是用五谷杂粮磨成细粉,方便冲泡。他们的各种配方都是遵循老中医认可的配方来的。多吃五谷杂粮有利每天肠胃运转,排便排毒,长喝可延年益寿。饿而不饥的时候,应该吃点点心,三口就得。饥而不饿的时候,就要去看医生,调节情绪。

         7、不要大量喝水,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出现了所谓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还可以冲刷大肠什么的。其实,这样喝水,非常伤肾,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现代人光图快,灌水牛饮,结果导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来,没有办法成为体液。喝水的学问还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肠子过,体液无处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叶,在吃西瓜时候加入微量盐,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8、不喝冻水、冻饮料

        冷饮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热气,把它温到36、5℃跟人体一样的温度。日积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连,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欢吃饭之前先来杯冻饮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饭的时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撑,都会没感觉,时间长了,你就变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饱就差不多了。

         中医养生有5忌

         1、忌早起科头

        科头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这时的阳气像树苗,虽然生长势头很旺,却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从人体来讲,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让寒邪入脑,造成疾病。

         2、忌冷着汗衣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一出汗衣服会马上变得湿冷,此时皮肤的毛孔是张开的,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湿很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时把汗擦干,并更换干燥衣物。

         3、忌热着晒衣

        久晒之衣有热毒,不宜立刻上身。这可能有些夸张了,衣服晒得干爽以后,即使还有一定热度,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当然如果是患有热病还没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适当注意,不要穿刚晒过或烤过的衣服。

         4、忌阴室贪凉

        人的身体要保持健康,必须阳气旺盛,而阳气很怕受到阴邪的侵犯。如果一个房间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就会阴气较重,气温较低,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当然,现代人居住楼房,很难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这时就需要借助暖气或空调,保持房间温度。

         5、忌湿地久坐

        有些人对潮湿致病不太理解,认为身体有皮肤保护,皮肤又不透水,外界的湿气怎么能影响到体内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湿气当然不能直接进入体内,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是相互感应的,外界之湿是一种滞缓之气,感应到体内则使机体的气机也运行缓慢,从而在体内生成湿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2

        1、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眠好第二天才能精力旺盛。睡时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2、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治本,是药三分毒,尽量少用药,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3、一切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

        4、人在生病的时候,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5、人的健康离不开足够的气血和畅通的经络,这样给身体供应养分才能充足,排泄垃圾的通道才能畅通。

        6、足够的气血靠适量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优质的睡眠、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获得。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7、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加气血,也需要减少血气的损耗,过度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它们清理掉。

        8、人要想健康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这样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虚火损害脏器,虚火会损耗气,现代人生病大多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9、人要想健康不衰老,就要减少体内的垃圾、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增加体内的气血。

        10、心乱了对外紊事对内扰血气,凡恼怒恐惧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11、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12、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13、气以行血,血以补气,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

        14、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补气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15、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

        16、运动可以生阳,散步可以生阴。

        17、运动可以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并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但过度运动就会消耗人的气血。

        18、散步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

        19、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20、人在平静放松的状态下,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

        21、阴阳两虚先补阳,气能生水,阳能生阴,神能生精。要先有能量才有办法搬运物质的营养去滋养身体、排除毒素。

        22、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只有气血平衡才能健康。

        23、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24、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3

         所用材料(五天的量):

        1、绿豆(入心经,清热解毒益肝)50克

        2、薏仁(健脾、补肺,清热化痰、入肾经)50克

        3、莲子(清心养心、入肾经)50克

        4、白扁豆(健脾、乌发)50克

        5、大枣(健脾、补血)30克

        6、枸杞(入肝经、肾经)10克

        7、黄芪(补气)250克。一般人用量每天30克即可。

         养生粥的做法

        1、黄芪先泡20分钟,加入两碗水,用砂锅煎15分钟后将水滗出,再加一碗水再煎后滗出水,两遍煎后出的滗水,用做煮粥之水。

        2、将前五种材料洗净入砂锅,加入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钟。(我的经验,不锈钢锅水可适当增加。白扁豆和薏仁最好先泡2-3小时,红枣去核成份易煮出来。莲子不须泡,红莲子易煮,白莲最好掰开两边。莲心去掉。)

        用法: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这七种材料的功用:

        1、绿豆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另一重要药用价值是解毒。李时珍曾指出:绿豆,(豆)肉平,豆皮寒,能解金石、砒霜、草木诸毒。绿豆1升,与生粉、甘草各60克,用水煎服,可解百毒。

        2、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功能主治: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在电视上看到朱老中医用的是炒过的白扁豆。

        3、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脾、肾经;补脾止泻,益肾涩清,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 精带下,心悸失眠。主治夜寐多梦,失眠,健忘,心烦口渴,腰痛脚弱,耳目不聪,遗 精,淋浊,久痢,虚泻,妇女崩漏带下以及胃虚不欲饮食等病症。

         4、薏仁的食疗作用

        (1)、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2)、用于头发:它具有营养头发、防止脱发,并使头发光滑柔软的作用。

        (3)、用于皮肤: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的功效。对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的疗效,另外,它还对紫外线有吸收能力,其提炼物加入化妆品中还可达到防晒和防紫外线的效果。

        (4)、此外,薏仁算是榖物的一种,以水煮软或炒熟,比较有利于肠胃的吸收,身体常觉疲倦没力气的人,可以多吃。薏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酵素,能使皮肤角质软化,对皮肤赘疣、粗糙不光滑者,长期服用也有疗效。

        (5)、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多梦等患者良好的保健营养品。

        (6)、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 精。

        (7)、黄芪味甘,性微温。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用于脾胃气虚;脾气虚,中气下陷,脏器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肺气虚弱,咳喘短气;气虚自汗,易于感冒;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贫血萎黄,或肢体麻木,或疮疡、创作不易愈合;消渴(糖尿病)。

        朱老中医说:“中药里面黄芪是大补元气的这么一个药,它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够补气。所谓气就是功能,用现代的语言就是一个人的功能,就是能量,那么气足了他的能量就强,气虚了以后,能量就不够了,就容易疲劳,耐力就差了。”

        如果说红枣和黄芪是性温的,是否会上火,朱老中医是这样回答的:“这里头凉性的呢,稍微凉一点的就是这个莲子,绿豆稍微凉一点,那么温性的呢,就是黄芪是带点温性的,红枣带一点温性的,所以这个凉性的同温性的这样子合在一起,它就能把它协调了,平衡了,所以大家都能吃了。”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心态好生活好,那么人的状态看起来就会很好,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外表上都能说明现在的生活状态非常幸福,因此养生很重要,下面分享老中医的养生秘方。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1

         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

        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

        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

        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早餐清洗肠胃可以喝碗丁家铺五谷粉,是用五谷杂粮磨成细粉,方便冲泡。他们的各种配方都是遵循老中医认可的配方来的。多吃五谷杂粮有利每天肠胃运转,排便排毒,长喝可延年益寿。饿而不饥的时候,应该吃点点心,三口就得。饥而不饿的时候,就要去看医生,调节情绪。

         7、不要大量喝水,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出现了所谓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还可以冲刷大肠什么的。其实,这样喝水,非常伤肾,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现代人光图快,灌水牛饮,结果导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来,没有办法成为体液。喝水的学问还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肠子过,体液无处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叶,在吃西瓜时候加入微量盐,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8、不喝冻水、冻饮料

        冷饮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热气,把它温到36、5℃跟人体一样的温度。日积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连,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欢吃饭之前先来杯冻饮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饭的时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撑,都会没感觉,时间长了,你就变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饱就差不多了。

         中医养生有5忌

         1、忌早起科头

        科头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这时的阳气像树苗,虽然生长势头很旺,却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从人体来讲,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让寒邪入脑,造成疾病。

         2、忌冷着汗衣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一出汗衣服会马上变得湿冷,此时皮肤的毛孔是张开的,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湿很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时把汗擦干,并更换干燥衣物。

         3、忌热着晒衣

        久晒之衣有热毒,不宜立刻上身。这可能有些夸张了,衣服晒得干爽以后,即使还有一定热度,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当然如果是患有热病还没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适当注意,不要穿刚晒过或烤过的衣服。

         4、忌阴室贪凉

        人的身体要保持健康,必须阳气旺盛,而阳气很怕受到阴邪的侵犯。如果一个房间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就会阴气较重,气温较低,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当然,现代人居住楼房,很难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这时就需要借助暖气或空调,保持房间温度。

         5、忌湿地久坐

        有些人对潮湿致病不太理解,认为身体有皮肤保护,皮肤又不透水,外界的湿气怎么能影响到体内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湿气当然不能直接进入体内,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是相互感应的,外界之湿是一种滞缓之气,感应到体内则使机体的气机也运行缓慢,从而在体内生成湿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2

        1、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眠好第二天才能精力旺盛。睡时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2、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治本,是药三分毒,尽量少用药,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3、一切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

        4、人在生病的时候,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5、人的健康离不开足够的气血和畅通的经络,这样给身体供应养分才能充足,排泄垃圾的通道才能畅通。

        6、足够的气血靠适量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优质的睡眠、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获得。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7、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加气血,也需要减少血气的损耗,过度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它们清理掉。

        8、人要想健康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这样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虚火损害脏器,虚火会损耗气,现代人生病大多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9、人要想健康不衰老,就要减少体内的垃圾、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增加体内的气血。

        10、心乱了对外紊事对内扰血气,凡恼怒恐惧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11、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12、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13、气以行血,血以补气,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

        14、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补气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15、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

        16、运动可以生阳,散步可以生阴。

        17、运动可以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并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但过度运动就会消耗人的气血。

        18、散步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

        19、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20、人在平静放松的状态下,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

        21、阴阳两虚先补阳,气能生水,阳能生阴,神能生精。要先有能量才有办法搬运物质的营养去滋养身体、排除毒素。

        22、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只有气血平衡才能健康。

        23、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24、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3

         所用材料(五天的量):

        1、绿豆(入心经,清热解毒益肝)50克

        2、薏仁(健脾、补肺,清热化痰、入肾经)50克

        3、莲子(清心养心、入肾经)50克

        4、白扁豆(健脾、乌发)50克

        5、大枣(健脾、补血)30克

        6、枸杞(入肝经、肾经)10克

        7、黄芪(补气)250克。一般人用量每天30克即可。

         养生粥的做法

        1、黄芪先泡20分钟,加入两碗水,用砂锅煎15分钟后将水滗出,再加一碗水再煎后滗出水,两遍煎后出的滗水,用做煮粥之水。

        2、将前五种材料洗净入砂锅,加入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钟。(我的经验,不锈钢锅水可适当增加。白扁豆和薏仁最好先泡2-3小时,红枣去核成份易煮出来。莲子不须泡,红莲子易煮,白莲最好掰开两边。莲心去掉。)

        用法: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这七种材料的功用:

        1、绿豆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另一重要药用价值是解毒。李时珍曾指出:绿豆,(豆)肉平,豆皮寒,能解金石、砒霜、草木诸毒。绿豆1升,与生粉、甘草各60克,用水煎服,可解百毒。

        2、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功能主治: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在电视上看到朱老中医用的是炒过的白扁豆。

        3、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脾、肾经;补脾止泻,益肾涩清,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 精带下,心悸失眠。主治夜寐多梦,失眠,健忘,心烦口渴,腰痛脚弱,耳目不聪,遗 精,淋浊,久痢,虚泻,妇女崩漏带下以及胃虚不欲饮食等病症。

         4、薏仁的食疗作用

        (1)、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2)、用于头发:它具有营养头发、防止脱发,并使头发光滑柔软的作用。

        (3)、用于皮肤: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的功效。对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的疗效,另外,它还对紫外线有吸收能力,其提炼物加入化妆品中还可达到防晒和防紫外线的效果。

        (4)、此外,薏仁算是榖物的一种,以水煮软或炒熟,比较有利于肠胃的吸收,身体常觉疲倦没力气的人,可以多吃。薏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酵素,能使皮肤角质软化,对皮肤赘疣、粗糙不光滑者,长期服用也有疗效。

        (5)、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多梦等患者良好的保健营养品。

        (6)、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 精。

        (7)、黄芪味甘,性微温。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用于脾胃气虚;脾气虚,中气下陷,脏器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肺气虚弱,咳喘短气;气虚自汗,易于感冒;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贫血萎黄,或肢体麻木,或疮疡、创作不易愈合;消渴(糖尿病)。

        朱老中医说:“中药里面黄芪是大补元气的这么一个药,它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够补气。所谓气就是功能,用现代的语言就是一个人的功能,就是能量,那么气足了他的能量就强,气虚了以后,能量就不够了,就容易疲劳,耐力就差了。”

        如果说红枣和黄芪是性温的,是否会上火,朱老中医是这样回答的:“这里头凉性的呢,稍微凉一点的就是这个莲子,绿豆稍微凉一点,那么温性的呢,就是黄芪是带点温性的,红枣带一点温性的,所以这个凉性的同温性的这样子合在一起,它就能把它协调了,平衡了,所以大家都能吃了。”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心态好生活好,那么人的状态看起来就会很好,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外表上都能说明现在的生活状态非常幸福,因此养生很重要,下面分享老中医的养生秘方。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1

         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

        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

        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

        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早餐清洗肠胃可以喝碗丁家铺五谷粉,是用五谷杂粮磨成细粉,方便冲泡。他们的各种配方都是遵循老中医认可的配方来的。多吃五谷杂粮有利每天肠胃运转,排便排毒,长喝可延年益寿。饿而不饥的时候,应该吃点点心,三口就得。饥而不饿的时候,就要去看医生,调节情绪。

         7、不要大量喝水,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出现了所谓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还可以冲刷大肠什么的。其实,这样喝水,非常伤肾,严重的还会造成肾虚,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现代人光图快,灌水牛饮,结果导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来,没有办法成为体液。喝水的学问还在于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肠子过,体液无处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叶,在吃西瓜时候加入微量盐,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8、不喝冻水、冻饮料

        冷饮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热气,把它温到36、5℃跟人体一样的温度。日积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连,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欢吃饭之前先来杯冻饮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饭的时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撑,都会没感觉,时间长了,你就变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饱就差不多了。

         中医养生有5忌

         1、忌早起科头

        科头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这时的阳气像树苗,虽然生长势头很旺,却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从人体来讲,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让寒邪入脑,造成疾病。

         2、忌冷着汗衣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一出汗衣服会马上变得湿冷,此时皮肤的毛孔是张开的,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湿很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时把汗擦干,并更换干燥衣物。

         3、忌热着晒衣

        久晒之衣有热毒,不宜立刻上身。这可能有些夸张了,衣服晒得干爽以后,即使还有一定热度,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当然如果是患有热病还没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适当注意,不要穿刚晒过或烤过的衣服。

         4、忌阴室贪凉

        人的身体要保持健康,必须阳气旺盛,而阳气很怕受到阴邪的侵犯。如果一个房间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就会阴气较重,气温较低,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当然,现代人居住楼房,很难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这时就需要借助暖气或空调,保持房间温度。

         5、忌湿地久坐

        有些人对潮湿致病不太理解,认为身体有皮肤保护,皮肤又不透水,外界的湿气怎么能影响到体内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湿气当然不能直接进入体内,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是相互感应的,外界之湿是一种滞缓之气,感应到体内则使机体的气机也运行缓慢,从而在体内生成湿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2

        1、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眠好第二天才能精力旺盛。睡时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2、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治本,是药三分毒,尽量少用药,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3、一切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

        4、人在生病的时候,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5、人的健康离不开足够的气血和畅通的经络,这样给身体供应养分才能充足,排泄垃圾的通道才能畅通。

        6、足够的气血靠适量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优质的睡眠、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获得。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7、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加气血,也需要减少血气的损耗,过度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它们清理掉。

        8、人要想健康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这样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虚火损害脏器,虚火会损耗气,现代人生病大多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9、人要想健康不衰老,就要减少体内的垃圾、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增加体内的气血。

        10、心乱了对外紊事对内扰血气,凡恼怒恐惧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11、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12、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13、气以行血,血以补气,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

        14、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补气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15、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

        16、运动可以生阳,散步可以生阴。

        17、运动可以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并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气,但过度运动就会消耗人的气血。

        18、散步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

        19、运动有两点禁忌: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20、人在平静放松的状态下,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

        21、阴阳两虚先补阳,气能生水,阳能生阴,神能生精。要先有能量才有办法搬运物质的营养去滋养身体、排除毒素。

        22、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只有气血平衡才能健康。

        23、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24、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老中医的养生秘方3

         所用材料(五天的量):

        1、绿豆(入心经,清热解毒益肝)50克

        2、薏仁(健脾、补肺,清热化痰、入肾经)50克

        3、莲子(清心养心、入肾经)50克

        4、白扁豆(健脾、乌发)50克

        5、大枣(健脾、补血)30克

        6、枸杞(入肝经、肾经)10克

        7、黄芪(补气)250克。一般人用量每天30克即可。

         养生粥的做法

        1、黄芪先泡20分钟,加入两碗水,用砂锅煎15分钟后将水滗出,再加一碗水再煎后滗出水,两遍煎后出的滗水,用做煮粥之水。

        2、将前五种材料洗净入砂锅,加入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钟。(我的经验,不锈钢锅水可适当增加。白扁豆和薏仁最好先泡2-3小时,红枣去核成份易煮出来。莲子不须泡,红莲子易煮,白莲最好掰开两边。莲心去掉。)

        用法: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这七种材料的功用:

        1、绿豆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的功效,另一重要药用价值是解毒。李时珍曾指出:绿豆,(豆)肉平,豆皮寒,能解金石、砒霜、草木诸毒。绿豆1升,与生粉、甘草各60克,用水煎服,可解百毒。

        2、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功能主治: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在电视上看到朱老中医用的是炒过的白扁豆。

        3、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脾、肾经;补脾止泻,益肾涩清,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 精带下,心悸失眠。主治夜寐多梦,失眠,健忘,心烦口渴,腰痛脚弱,耳目不聪,遗 精,淋浊,久痢,虚泻,妇女崩漏带下以及胃虚不欲饮食等病症。

         4、薏仁的食疗作用

        (1)、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2)、用于头发:它具有营养头发、防止脱发,并使头发光滑柔软的作用。

        (3)、用于皮肤: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的功效。对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的疗效,另外,它还对紫外线有吸收能力,其提炼物加入化妆品中还可达到防晒和防紫外线的效果。

        (4)、此外,薏仁算是榖物的一种,以水煮软或炒熟,比较有利于肠胃的吸收,身体常觉疲倦没力气的人,可以多吃。薏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酵素,能使皮肤角质软化,对皮肤赘疣、粗糙不光滑者,长期服用也有疗效。

        (5)、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多梦等患者良好的保健营养品。

        (6)、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 精。

        (7)、黄芪味甘,性微温。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用于脾胃气虚;脾气虚,中气下陷,脏器下垂(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肺气虚弱,咳喘短气;气虚自汗,易于感冒;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贫血萎黄,或肢体麻木,或疮疡、创作不易愈合;消渴(糖尿病)。

        朱老中医说:“中药里面黄芪是大补元气的这么一个药,它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能够补气。所谓气就是功能,用现代的语言就是一个人的功能,就是能量,那么气足了他的能量就强,气虚了以后,能量就不够了,就容易疲劳,耐力就差了。”

        如果说红枣和黄芪是性温的,是否会上火,朱老中医是这样回答的:“这里头凉性的呢,稍微凉一点的就是这个莲子,绿豆稍微凉一点,那么温性的呢,就是黄芪是带点温性的,红枣带一点温性的,所以这个凉性的同温性的这样子合在一起,它就能把它协调了,平衡了,所以大家都能吃了。”

      中医养生有哪些功效|中医养生按摩功效

      谈起中医养生,很多的人都想起它与抗病防衰,益寿延年有关。可是,中医养生有哪些功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的功效

      中医养身有着悠长得历史,有也很多的讲究,如何正确的中医养生是我们要学习的,在养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些中医养生的误区,如何正确的适用中医药材。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时下,由于媒体广泛传播,广告中各种“补品”的神奇、灵验功效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人们基于求补心,出现了很多无“虚”求补者。世上绝无“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补药。古往今来,违反“虚则补之”的法则,乱求补药招灾者,比比皆是。如人参,中医称谓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益肺健脾,堪称补药中之极品。若遇心衰、休克、出血、体质虚弱、阳痿等症状者,人参确有药到病除之效。然而,若补不对症,轻则不适,重则致人死命。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什么也都心中有所了。只要能够不断的提高养生保健意识,正确的使用中药调理自己的身体,完全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出现,而且生病之后也要及时正确医治,才能真正的保障自身健康。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

      中医养生注重天人合一,形神一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中医认为,顺应自然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方法。人与天地相应,四季养生,当顺应自然,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春季宜捂不宜冻,秋季宜凉不宜暖,主张养心宁志,收敛神气。夏季防暑,长夏宜防湿。冬季宜防寒,冷暖适度防外泄,防止邪伤正气,保持内外阳气的闭藏状态。此四季养生之大要,不可不知。

      养生之法虽多,但不离精、气、神三条,精乃健康之基,气乃健康之本,神乃健康之魂,精充、气盛、神安,为生命之要。恬淡虚无,精神愉悦,心胸坦荡,真气内存,自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

      养神先养心,心境宜宁静,心诚意正到心悦神宁,神安到形壮,自能顺养天年。暴怒易伤肝,郁闷则气滞,思过则气结,气滞则血瘀,气血淤滞,百病乃生。

      养生先养胃,保养脾胃,气血化生,身体赖以强壮,自能养生长命。饮食宜多样,口味宜清淡,食酸以宜养肝,食辛以养肺,食甘以养脾,食苦以养心,食咸以养肾。不偏食偏嗜,不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忌过食生冷,少食辛辣,戒烟限酒,饮食适宜,五脏安康。

      养体先养肾,肾为先天之本,内含真阴真阳,故当保养。房事宜适度,精神宜安宁,神安心静而不妄动,清心适欲而青春常驻。气宜充盛,气机宜调畅,过劳则耗气,过逸则气滞,劳逸适度,常动少静,自能气血调畅,远离疾病。

      “要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阳气偏盛,肾气未充,故宜节制饮食,防止过逸过暖。老年肾气渐衰,体力渐减,事事当量力而行,处处应加以呵护。

      要言之,顺应四时,行神两调,保养脾胃,运动肢体,激扬正气,防御外邪,科学养生,求健康平安;和谐处事,获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保健的十个小技巧

      1、养肝*-闭眼睛

      人的神明,都可以从眼神耗出去。古代有一个养生*:眼睛一闭,就养肝。因为“肝主藏血”,肝主目。比如眼睛干涩、眼睛迎风流泪,都是肝病,迎风流泪属于肝的收敛功能不足;眼睛干涩是肝的精血不足,所以养肝*就是闭眼睛。

      闭目降气,食指轻压眼睑,微微揉搓到眼珠发热发胀,便觉得燥怒平息。

      2、转转眼球-除眼疾

      双目同时以远处某一大型固定物体为目标,由左经上方再至右到下方回到左方,眼动头不动,旋转运目10圈。然后再由右经上方至左到下方回到右侧,旋转运目10圈。有清除眼疲劳、提高视力的功效。

      3、踮脚尖-补肾

      中医专家解释,从经络角度看,踮脚尖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这组经络分布在大腿内侧,上侧为足太阴脾经,中间为足厥阴肝经,后方为足少阴肾经。肝肾脾都主升,三个脏腑都有激发中气的作用,从而达到补肾固本、强精的效果。

      4、摇头转颈-健脑提神

      工作间隙做些转颈、前俯、后仰的头部运动,或用空拳轻轻叩击头部,不仅能解除颈部肌肉疲劳,还能改善大脑血氧供应,健脑提神,治疗由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等。

      5、合理饮食-保持活力

      15~25岁需多吃白菜、韭菜、豆芽、瘦肉等豆类食品,使皮肤红润有弹性,尤其是豆类食物,既能满足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又能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6、吃姜枣喝蜂蜜-补气血

      女人怕衰老,女人衰老的原因一是缺气,二是寒气、三是肾亏。每天早上三片生姜、一杯蜂蜜水、三颗红枣,两天一瓶酸奶,平时多吃亚足额、血猪血。

      7、梳头-醒脑开窍

      各式梳子或手指皆可,每日梳数十至百下,具有按摩头皮,醒脑开窍的功效,对视力、听力也很有帮助。

      8、叩齿

      齿对齿轻叩,或牙齿空咬,可防止牙龈退化、牙周病等口腔问题;此法还可促进脸颊肌肉活动,使脸颊丰润,防止双颊下垂。

      9、拍肩

      左手自然上甩拍右肩,右手拍左肩交替,也可用手掌自然交替拍腿。

      10、握拳

      双手紧握后放松,反复数回,直立或坐姿时均可进行。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中医补气血养生法

      2.中医气血养生

      3.气血双补汤做法和补气血的方法

      4.女人如何补气血

      5.中医气血养生法

      6.补气血中医养生智慧内容简介

      7.秋季女性补气血方法

      8.中医养生小知识大全

      中医养生有哪些功效|中医养生按摩功效

      谈起中医养生,很多的人都想起它与抗病防衰,益寿延年有关。可是,中医养生有哪些功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的功效

      中医养身有着悠长得历史,有也很多的讲究,如何正确的中医养生是我们要学习的,在养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些中医养生的误区,如何正确的适用中医药材。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时下,由于媒体广泛传播,广告中各种“补品”的神奇、灵验功效的宣传往往夸大其词,人们基于求补心,出现了很多无“虚”求补者。世上绝无“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补药。古往今来,违反“虚则补之”的法则,乱求补药招灾者,比比皆是。如人参,中医称谓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益肺健脾,堪称补药中之极品。若遇心衰、休克、出血、体质虚弱、阳痿等症状者,人参确有药到病除之效。然而,若补不对症,轻则不适,重则致人死命。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中医药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什么也都心中有所了。只要能够不断的提高养生保健意识,正确的使用中药调理自己的身体,完全可以预防一些疾病的出现,而且生病之后也要及时正确医治,才能真正的保障自身健康。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

      中医养生注重天人合一,形神一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中医认为,顺应自然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方法。人与天地相应,四季养生,当顺应自然,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春季宜捂不宜冻,秋季宜凉不宜暖,主张养心宁志,收敛神气。夏季防暑,长夏宜防湿。冬季宜防寒,冷暖适度防外泄,防止邪伤正气,保持内外阳气的闭藏状态。此四季养生之大要,不可不知。

      养生之法虽多,但不离精、气、神三条,精乃健康之基,气乃健康之本,神乃健康之魂,精充、气盛、神安,为生命之要。恬淡虚无,精神愉悦,心胸坦荡,真气内存,自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

      养神先养心,心境宜宁静,心诚意正到心悦神宁,神安到形壮,自能顺养天年。暴怒易伤肝,郁闷则气滞,思过则气结,气滞则血瘀,气血淤滞,百病乃生。

      养生先养胃,保养脾胃,气血化生,身体赖以强壮,自能养生长命。饮食宜多样,口味宜清淡,食酸以宜养肝,食辛以养肺,食甘以养脾,食苦以养心,食咸以养肾。不偏食偏嗜,不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忌过食生冷,少食辛辣,戒烟限酒,饮食适宜,五脏安康。

      养体先养肾,肾为先天之本,内含真阴真阳,故当保养。房事宜适度,精神宜安宁,神安心静而不妄动,清心适欲而青春常驻。气宜充盛,气机宜调畅,过劳则耗气,过逸则气滞,劳逸适度,常动少静,自能气血调畅,远离疾病。

      “要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阳气偏盛,肾气未充,故宜节制饮食,防止过逸过暖。老年肾气渐衰,体力渐减,事事当量力而行,处处应加以呵护。

      要言之,顺应四时,行神两调,保养脾胃,运动肢体,激扬正气,防御外邪,科学养生,求健康平安;和谐处事,获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保健的十个小技巧

      1、养肝*-闭眼睛

      人的神明,都可以从眼神耗出去。古代有一个养生*:眼睛一闭,就养肝。因为“肝主藏血”,肝主目。比如眼睛干涩、眼睛迎风流泪,都是肝病,迎风流泪属于肝的收敛功能不足;眼睛干涩是肝的精血不足,所以养肝*就是闭眼睛。

      闭目降气,食指轻压眼睑,微微揉搓到眼珠发热发胀,便觉得燥怒平息。

      2、转转眼球-除眼疾

      双目同时以远处某一大型固定物体为目标,由左经上方再至右到下方回到左方,眼动头不动,旋转运目10圈。然后再由右经上方至左到下方回到右侧,旋转运目10圈。有清除眼疲劳、提高视力的功效。

      3、踮脚尖-补肾

      中医专家解释,从经络角度看,踮脚尖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这组经络分布在大腿内侧,上侧为足太阴脾经,中间为足厥阴肝经,后方为足少阴肾经。肝肾脾都主升,三个脏腑都有激发中气的作用,从而达到补肾固本、强精的效果。

      4、摇头转颈-健脑提神

      工作间隙做些转颈、前俯、后仰的头部运动,或用空拳轻轻叩击头部,不仅能解除颈部肌肉疲劳,还能改善大脑血氧供应,健脑提神,治疗由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等。

      5、合理饮食-保持活力

      15~25岁需多吃白菜、韭菜、豆芽、瘦肉等豆类食品,使皮肤红润有弹性,尤其是豆类食物,既能满足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又能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6、吃姜枣喝蜂蜜-补气血

      女人怕衰老,女人衰老的原因一是缺气,二是寒气、三是肾亏。每天早上三片生姜、一杯蜂蜜水、三颗红枣,两天一瓶酸奶,平时多吃亚足额、血猪血。

      7、梳头-醒脑开窍

      各式梳子或手指皆可,每日梳数十至百下,具有按摩头皮,醒脑开窍的功效,对视力、听力也很有帮助。

      8、叩齿

      齿对齿轻叩,或牙齿空咬,可防止牙龈退化、牙周病等口腔问题;此法还可促进脸颊肌肉活动,使脸颊丰润,防止双颊下垂。

      9、拍肩

      左手自然上甩拍右肩,右手拍左肩交替,也可用手掌自然交替拍腿。

      10、握拳

      双手紧握后放松,反复数回,直立或坐姿时均可进行。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1.中医补气血养生法

      2.中医气血养生

      3.气血双补汤做法和补气血的方法

      4.女人如何补气血

      5.中医气血养生法

      6.补气血中医养生智慧内容简介

      7.秋季女性补气血方法

      8.中医养生小知识大全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中医养生是我们中国历史悠久的养生方法。中医养生的'办法特别的多,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养生之道,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可以供大家参考。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1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2

      1、推腹30秒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促进肠胃蠕动,消除便秘,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每天早上起床时推一次,晚上临睡推一次

      2、推腹方法

      从肋骨两侧向前下方推,仔细按揉,过程要放松。

      3、跪膝30秒

      跪膝对腰部有很多好处,能治疗腰痛,如果您经常腰痛,那就试试跪坐30秒,就可以有效改善。

      4、跪坐方法

      将力量用在臀部后身体微微撑起,脊椎挺直,而且要使整个身体微微浮起来,这样才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膝盖。

      5、30秒金鸡独立

      这个动作能调和平衡,中医一直认为身体有疾病就是阴阳失调,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平衡。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中医养生是我们中国历史悠久的养生方法。中医养生的'办法特别的多,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养生之道,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可以供大家参考。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1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常用的养生方法有哪些2

      1、推腹30秒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促进肠胃蠕动,消除便秘,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

      每天早上起床时推一次,晚上临睡推一次

      2、推腹方法

      从肋骨两侧向前下方推,仔细按揉,过程要放松。

      3、跪膝30秒

      跪膝对腰部有很多好处,能治疗腰痛,如果您经常腰痛,那就试试跪坐30秒,就可以有效改善。

      4、跪坐方法

      将力量用在臀部后身体微微撑起,脊椎挺直,而且要使整个身体微微浮起来,这样才不会伤害到自己的膝盖。

      5、30秒金鸡独立

      这个动作能调和平衡,中医一直认为身体有疾病就是阴阳失调,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平衡。

      经络养生法有着神奇的养生功效,打通经络除百病

      经络养生的方法主要是按摩一些经络较多的部位,而典型的经络较多的部位就是面部和足部,所以经络养生的方法对于养生有着神奇的效果,打通经脉,消除一切疾病,下面为您详解。

      1 为什么古人总说要天天梳头

      因为梳头发其实就是梳头发。我们把指甲剪平,用10个指垫梳理,这样不管怎么梳都不会损伤毛囊,也很给力。头部的一侧布满了胆经。有20多个穴位。你不需要寻找它们。只是梳理它们。如果有一个痛,就证明有堵塞。你反复擦它。我不知道那个穴位的名字。没关系。

      因为一旦梳头,胆经上的20多个穴位就全部“清理干净”了。长期头痛、胆囊不畅、乳腺增生的人,头部一定有相应的堵塞穴位。经络是相通的,所以你这样梳的时候,会在某处找个痛的地方,用拇指一点一点的揉,就会发现头上有一些小结节和疙瘩。这时候,你必须把这东西揉开。

      2 我每天应该梳多久头发?

      每天坚持300次就很好了。有人说我时间充裕,梳3000次怎么样?当然更好。不要害怕梳头太多,因为头发是万阳汇合的地方,所有的气血都涌向头部,头怕被堵,一堵就全心血管疾病、脑梗塞等各种问题都会随之而来。

      不要害怕掉发,因为用指尖梳理时掉落的头发只是漂浮在头顶!再不动,睡了就是床了,还不如先把它脱了就完了,剩下的头发全是精华。就像养花一样,枯叶要剪掉,不要让它一起吸收养分,最后的才是留着生长的。

      有人说:我不敢梳头。当我梳理头发时,它变得像雪一样白。满头是头皮屑,梳不开。其实,如果你能坚持一周每天至少梳300次头发,再梳的时候你会发现已经没有“雪花”了,而且梳完之后你会看到手上全是油。就是说你已经把堵塞在毛孔里的黑油(中医里的湿痰)梳出来了,当然不会有头皮屑了。梳理不仅可以治疗脱发,还可以治疗白发、头发暗淡。当头发变粗时,证明你的气血越来越充沛经络养生,肝肾功能得到改善。

      秘诀一:经络养生

      经络是贯穿人体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着气血的运行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定生死、治疗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养生专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以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定期刺激、按摩、针灸合谷、内关、足三里三个重要穴位。

      秘方二: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极力推荐使用滋补药物来调理阴阳、滋养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但进补要辩证适度,还要考虑适应四时。进补时,如果是宣肺药,秋天比较合适;如果是温补的话,冬天比较合适。

      秘诀三:固精养生

      中医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素的精华,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只有精血供养,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不节制,精血失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寿命缩短。保养阴精可以延缓衰老。

      秘诀四:饮食与健康

      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调理精气,纠正脏腑的阴阳偏差,防治疾病,延年益寿。因此,饮食不仅要讲究“多食”,即“五谷以养,五果以助,五畜以益,五菜以充”,更要注意五者的调和。五味,否则,人就会营养失调,体质偏颇,脏腑六脏。因功能失调而致病。

      秘诀五: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认为,天上有四时不同的气候变化,地上万物都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也不例外。因此,古人在衣食住行方面提出了顺应时代的养生之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能相反。根据时间和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否则春气逆则易伤肝,夏气逆则易伤心,秋气逆则易伤肺,

      秘诀六:排毒

      中医认为,人喜怒无常,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过劳伤脾气,伤饮食则生湿热、痰浊。触犯六恶,必生百病。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于是提出了“排毒”养真气的养生法。

      秘诀七:修身养生

      中医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必先从修身开始。平日里,我们应该消除各种妄想,多说好话,多做善事。养成良好的品行,经常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可以开阔心胸经络养生,使自己心情愉快。

      偏方八:理气养生

      中医认为,人体元气具有化行固血、温养全身组织、抵抗邪气、增强脏腑功能的作用。营养失调、作息不当、情志失调、邪气侵袭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虚、郁、滞、气逆等症状,继而引起机体病理变化。

      秘方九:宁静养生

      精神在传统养生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清气爽,心神安定,可以保持元气,使五脏六腑平和,有利于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相反,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诱发各种身心疾病。

      经络养生法有着神奇的养生功效,打通经络除百病

      经络养生的方法主要是按摩一些经络较多的部位,而典型的经络较多的部位就是面部和足部,所以经络养生的方法对于养生有着神奇的效果,打通经脉,消除一切疾病,下面为您详解。

      1 为什么古人总说要天天梳头

      因为梳头发其实就是梳头发。我们把指甲剪平,用10个指垫梳理,这样不管怎么梳都不会损伤毛囊,也很给力。头部的一侧布满了胆经。有20多个穴位。你不需要寻找它们。只是梳理它们。如果有一个痛,就证明有堵塞。你反复擦它。我不知道那个穴位的名字。没关系。

      因为一旦梳头,胆经上的20多个穴位就全部“清理干净”了。长期头痛、胆囊不畅、乳腺增生的人,头部一定有相应的堵塞穴位。经络是相通的,所以你这样梳的时候,会在某处找个痛的地方,用拇指一点一点的揉,就会发现头上有一些小结节和疙瘩。这时候,你必须把这东西揉开。

      2 我每天应该梳多久头发?

      每天坚持300次就很好了。有人说我时间充裕,梳3000次怎么样?当然更好。不要害怕梳头太多,因为头发是万阳汇合的地方,所有的气血都涌向头部,头怕被堵,一堵就全心血管疾病、脑梗塞等各种问题都会随之而来。

      不要害怕掉发,因为用指尖梳理时掉落的头发只是漂浮在头顶!再不动,睡了就是床了,还不如先把它脱了就完了,剩下的头发全是精华。就像养花一样,枯叶要剪掉,不要让它一起吸收养分,最后的才是留着生长的。

      有人说:我不敢梳头。当我梳理头发时,它变得像雪一样白。满头是头皮屑,梳不开。其实,如果你能坚持一周每天至少梳300次头发,再梳的时候你会发现已经没有“雪花”了,而且梳完之后你会看到手上全是油。就是说你已经把堵塞在毛孔里的黑油(中医里的湿痰)梳出来了,当然不会有头皮屑了。梳理不仅可以治疗脱发,还可以治疗白发、头发暗淡。当头发变粗时,证明你的气血越来越充沛经络养生,肝肾功能得到改善。

      秘诀一:经络养生

      经络是贯穿人体的一个“网络”系统,它控制着气血的运行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定生死、治疗百病、调虚实的作用。养生专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以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定期刺激、按摩、针灸合谷、内关、足三里三个重要穴位。

      秘方二: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极力推荐使用滋补药物来调理阴阳、滋养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但进补要辩证适度,还要考虑适应四时。进补时,如果是宣肺药,秋天比较合适;如果是温补的话,冬天比较合适。

      秘诀三:固精养生

      中医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素的精华,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只有精血供养,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不节制,精血失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寿命缩短。保养阴精可以延缓衰老。

      秘诀四:饮食与健康

      中医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调理精气,纠正脏腑的阴阳偏差,防治疾病,延年益寿。因此,饮食不仅要讲究“多食”,即“五谷以养,五果以助,五畜以益,五菜以充”,更要注意五者的调和。五味,否则,人就会营养失调,体质偏颇,脏腑六脏。因功能失调而致病。

      秘诀五: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认为,天上有四时不同的气候变化,地上万物都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也不例外。因此,古人在衣食住行方面提出了顺应时代的养生之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能相反。根据时间和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否则春气逆则易伤肝,夏气逆则易伤心,秋气逆则易伤肺,

      秘诀六:排毒

      中医认为,人喜怒无常,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过劳伤脾气,伤饮食则生湿热、痰浊。触犯六恶,必生百病。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于是提出了“排毒”养真气的养生法。

      秘诀七:修身养生

      中医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必先从修身开始。平日里,我们应该消除各种妄想,多说好话,多做善事。养成良好的品行,经常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可以开阔心胸经络养生,使自己心情愉快。

      偏方八:理气养生

      中医认为,人体元气具有化行固血、温养全身组织、抵抗邪气、增强脏腑功能的作用。营养失调、作息不当、情志失调、邪气侵袭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虚、郁、滞、气逆等症状,继而引起机体病理变化。

      秘方九:宁静养生

      精神在传统养生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清气爽,心神安定,可以保持元气,使五脏六腑平和,有利于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相反,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诱发各种身心疾病。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有一种神奇的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4月2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