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养生智慧是指什么意思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3-27 10:37:54
文档

中医养生智慧是指什么意思

简介:《养生智慧》是2009年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杰英。
推荐度:
导读简介:《养生智慧》是2009年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杰英。

简介:《养生智慧》是2009年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杰英。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养生智慧的介绍

中医养生智慧平和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的不同,讲述每种体质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及易感疾病,帮助人们认识自身是何种体质,并告诉人们如何根据自身的体质,从饮食、起居、精神、药物、经络调养等方面合理养生。

中医养生智慧的介绍

中医养生智慧平和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的不同,讲述每种体质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及易感疾病,帮助人们认识自身是何种体质,并告诉人们如何根据自身的体质,从饮食、起居、精神、药物、经络调养等方面合理养生。

简谈易经中的中医养生智慧

中医“阴阳平衡”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中,《素问》开篇讲到中医 养生 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法于阴阳。所谓“法于阴阳”,就是应乎天时,敬畏自然,遵从自然的规律,日常生活起居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尽量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于术数”,就是选择正确的 养生 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例如导引、按摩、心理 健康 、合理饮食起居、坚持运动、控制烟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易经 养生 是从易经六十四卦 养生 的角度总结出来的,十二消息卦形象地反应了我们自然界中阳气的消长规律。易经倡导天人合一的 养生 观,强调“顺乎天而应乎人,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医和易经归根结底就是阴阳二字。易经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晓人事。易经的 养生 观强调:动则养阳,静则养阴。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所谓天下无物不阴阳,世上尽在五行中。中医中药也是一样,取象比类,例如花朵位于植物顶端,所谓诸花皆升,可以治疗头面疾病,例如菊花、薄荷,藤类植物取象人体的关节、四肢,可以治疗肢体、关节疾病,例如青风藤、络石藤、鸡血藤、忍冬藤,取象四肢的桑枝、桂枝,可以通利四肢。动物的骨、肉、内脏,多为血肉友情之品,可以补虚损。管径中空,可以通利孔窍,例如芦根、蒲公英。核桃形象似脑,能够补肾益脑,地龙形似血管并且柔软可以治疗血管硬化。生在水湿之地的可以利湿。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中医的 养生 就是养精、气、神。养护元精最重要的就是节欲保精,减少消耗。古人推荐经络按摩,现代人觉得简单,往往忽略,中医提倡从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来保健,肾藏精,主先天,先天的穴位推荐两个:第一个穴位是下丹田,中医叫“关元穴”,第二个穴位是“命门穴”。用掌心“劳宫穴”位置来按摩这两个穴位能起到保养元精的效果,劳宫穴是心包经的穴位,心藏神,坚持按摩,可以心肾相交而精生神满。保养后天的穴位推荐足三里,因为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保健要穴,坚持按揉,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脾胃的功能。还要做到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耳朵不要把听力用到极限,眼睛不要长时间观看,坐不要太久,睡不能睡到身体疲倦。

阴阳失衡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虚经常会有,怕冷、四肢发凉、少气懒言、疲倦乏力。阴虚是指,精血津液亏虚以后呈现机体的一种虚性亢奋,典型的就是五心烦热、盗汗、口干等等。天为阳,地为阴,补阳选择百会穴,补阴选择涌泉穴,阳虚体质的,可以经常在白天晒太阳,让自然界阳气从百会穴进入人体,阴虚体质的可以按揉我们的涌泉穴。

2021年03月26日

鸿玉汉唐中医 养生

简谈易经中的中医养生智慧

中医“阴阳平衡”的思想就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中,《素问》开篇讲到中医 养生 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法于阴阳。所谓“法于阴阳”,就是应乎天时,敬畏自然,遵从自然的规律,日常生活起居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尽量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于术数”,就是选择正确的 养生 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例如导引、按摩、心理 健康 、合理饮食起居、坚持运动、控制烟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易经 养生 是从易经六十四卦 养生 的角度总结出来的,十二消息卦形象地反应了我们自然界中阳气的消长规律。易经倡导天人合一的 养生 观,强调“顺乎天而应乎人,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医和易经归根结底就是阴阳二字。易经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晓人事。易经的 养生 观强调:动则养阳,静则养阴。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所谓天下无物不阴阳,世上尽在五行中。中医中药也是一样,取象比类,例如花朵位于植物顶端,所谓诸花皆升,可以治疗头面疾病,例如菊花、薄荷,藤类植物取象人体的关节、四肢,可以治疗肢体、关节疾病,例如青风藤、络石藤、鸡血藤、忍冬藤,取象四肢的桑枝、桂枝,可以通利四肢。动物的骨、肉、内脏,多为血肉友情之品,可以补虚损。管径中空,可以通利孔窍,例如芦根、蒲公英。核桃形象似脑,能够补肾益脑,地龙形似血管并且柔软可以治疗血管硬化。生在水湿之地的可以利湿。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中医的 养生 就是养精、气、神。养护元精最重要的就是节欲保精,减少消耗。古人推荐经络按摩,现代人觉得简单,往往忽略,中医提倡从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来保健,肾藏精,主先天,先天的穴位推荐两个:第一个穴位是下丹田,中医叫“关元穴”,第二个穴位是“命门穴”。用掌心“劳宫穴”位置来按摩这两个穴位能起到保养元精的效果,劳宫穴是心包经的穴位,心藏神,坚持按摩,可以心肾相交而精生神满。保养后天的穴位推荐足三里,因为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保健要穴,坚持按揉,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脾胃的功能。还要做到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耳朵不要把听力用到极限,眼睛不要长时间观看,坐不要太久,睡不能睡到身体疲倦。

阴阳失衡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虚经常会有,怕冷、四肢发凉、少气懒言、疲倦乏力。阴虚是指,精血津液亏虚以后呈现机体的一种虚性亢奋,典型的就是五心烦热、盗汗、口干等等。天为阳,地为阴,补阳选择百会穴,补阴选择涌泉穴,阳虚体质的,可以经常在白天晒太阳,让自然界阳气从百会穴进入人体,阴虚体质的可以按揉我们的涌泉穴。

2021年03月26日

鸿玉汉唐中医 养生

中医哲学:《黄帝内经》里的四大养生智慧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必备的就是学习中医 养生 之道,来理解中医的理念,那么 养生 之道是什么呢?一般指的是通过各种方法颐 养生 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活动。

那么 养生 有几个方面呢?我们可以从《黄帝内经》中窥见一二,总得来说,中医 养生 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饮食、起居、运动、情志。

饮食:食饮有节

中医 养生 首先强调了“调和阴阳”,饮食是人从外界环境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中国的 养生 主要有四大派,这四派都有一个源头:易经。四大派即指道家 养生 、儒家 养生 、佛家 养生 、医家 养生 ,儒家 养生 偏于阳,道家 养生 偏于阴,佛家 养生 偏于讲修心。

当然严格地说,佛家不讲 养生 ,但是客观上看,佛家最 养生 。佛家讲修心、吃素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多餐,饭只吃七分饱。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

就“饮”而言,中国人有三大饮:饮酒、饮茶、饮水。岐伯这里讲的“饮”是指饮酒,饮酒也要节制。饮茶也要按照“阴阳中和”的总原则,按照《黄帝内经》人分为五种体质,而茶分六种: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

按照五行把茶分为五类,五类茶和五行一一相配,不同体质的人就可以按照五行原理选择适合的茶。

起居:起居有常

这方面主要是把握住十二时辰中的四个时辰——子午卯酉的起居。也就是半夜11点到1点的子时、中午11点到1点的午时、早上5点到7点的卯时、下午5点到7点的酉时。那应该怎样起居、作息呢?

中医 养生 其实蕴含着中国最古老的的智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讲究遵循天道,所以在 养生 的过程中,我们最基本也要做到早睡早起,给五脏六腑一个休养的时机。

运动:不妄作劳

“作劳”就是“劳作”、劳动工作,对 养生 而言就是运动,“不妄”就是不要太过分,运动量不要太过分。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尽量不要做太多无氧运动,要多做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是指人体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这种运动强度太高、运动量过大,肌肉酸痛,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精疲力尽。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锻炼。

现在人生活普遍不 健康 ,身体锻炼也较少,所以在 养生 时,也要适当的配合运动的锻炼,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精神:形与神俱

中医药生讲究的是精气神的状态,中华文化的符号象征——太极图非常形象地描绘了精气神三者交合、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关系。 养生 最根本的要求还是会回到神与精、气的和谐交融,保持一种生生不息、生机活泼的状态。

在学习中医入门的时候,《黄帝内经》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研究的一部中医经典,而其中所蕴含的 养生 智慧也是值得我们现在去学习,去使用的,中医博大精深,我们不仅仅要发扬传承,更要脚踏实地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会了中医。

中医哲学:《黄帝内经》里的四大养生智慧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必备的就是学习中医 养生 之道,来理解中医的理念,那么 养生 之道是什么呢?一般指的是通过各种方法颐 养生 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活动。

那么 养生 有几个方面呢?我们可以从《黄帝内经》中窥见一二,总得来说,中医 养生 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饮食、起居、运动、情志。

饮食:食饮有节

中医 养生 首先强调了“调和阴阳”,饮食是人从外界环境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

中国的 养生 主要有四大派,这四派都有一个源头:易经。四大派即指道家 养生 、儒家 养生 、佛家 养生 、医家 养生 ,儒家 养生 偏于阳,道家 养生 偏于阴,佛家 养生 偏于讲修心。

当然严格地说,佛家不讲 养生 ,但是客观上看,佛家最 养生 。佛家讲修心、吃素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多餐,饭只吃七分饱。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

就“饮”而言,中国人有三大饮:饮酒、饮茶、饮水。岐伯这里讲的“饮”是指饮酒,饮酒也要节制。饮茶也要按照“阴阳中和”的总原则,按照《黄帝内经》人分为五种体质,而茶分六种: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

按照五行把茶分为五类,五类茶和五行一一相配,不同体质的人就可以按照五行原理选择适合的茶。

起居:起居有常

这方面主要是把握住十二时辰中的四个时辰——子午卯酉的起居。也就是半夜11点到1点的子时、中午11点到1点的午时、早上5点到7点的卯时、下午5点到7点的酉时。那应该怎样起居、作息呢?

中医 养生 其实蕴含着中国最古老的的智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讲究遵循天道,所以在 养生 的过程中,我们最基本也要做到早睡早起,给五脏六腑一个休养的时机。

运动:不妄作劳

“作劳”就是“劳作”、劳动工作,对 养生 而言就是运动,“不妄”就是不要太过分,运动量不要太过分。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尽量不要做太多无氧运动,要多做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是指人体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这种运动强度太高、运动量过大,肌肉酸痛,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精疲力尽。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锻炼。

现在人生活普遍不 健康 ,身体锻炼也较少,所以在 养生 时,也要适当的配合运动的锻炼,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精神:形与神俱

中医药生讲究的是精气神的状态,中华文化的符号象征——太极图非常形象地描绘了精气神三者交合、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关系。 养生 最根本的要求还是会回到神与精、气的和谐交融,保持一种生生不息、生机活泼的状态。

在学习中医入门的时候,《黄帝内经》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研究的一部中医经典,而其中所蕴含的 养生 智慧也是值得我们现在去学习,去使用的,中医博大精深,我们不仅仅要发扬传承,更要脚踏实地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会了中医。

「专家讲座」中医学的养生智慧

【专家讲座】

中医学的 养生 智慧

任琳贤

中医学是古人同大自然艰苦搏斗以求生存的产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 养生 智慧。随着现代 社会 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有些行为违背中医理论,是对身体的极大摧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主委陈明为大家解读以下耗伤身体的行为。

冷饮甜辣,痰湿内蕴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鱼大肉、烧烤火锅、饮料啤酒、冰淇淋甜点成了餐桌常客,但在中医看来,这种贪食生冷、甜辣的饮食习惯是很不 健康 的。首先,生冷、冰镇食品最容易损伤阳气,尤其是脾胃的阳气,导致无法正常消化吸收食物,久之人体会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肌肉无力、思维迟钝。其次,大量食用甜食会造成内生火热、痰湿内蕴及肥胖、内分泌失调等诸多问题。很多人会有误区,认为吃了辣椒、羊肉、火锅再喝点儿冰镇饮料,热的凉的不就中和了。事实上,食物进入身体后所产生的作用对各个脏腑经脉的亲和力不同,热性食物与凉性食物各有归经,各走其道,其寒热之性并不能很好地中和抵消,而是各自为营地诱发各类疾病。推荐大家保持一个比较符合国人肠胃消化特点的饮食习惯:以米面为主,蔬菜为辅,适量摄入肉、蛋、奶及各种水果,做饭少油限盐,清淡为主,少吃生冷食品。

工作紧张,阳气耗散

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这是很多成年人的生活常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人体的发动机——“阳气”也必然处于亢奋状态。清醒状态下,阳气的运行分布是偏于体表的,这种外露弛张的状态维持时间过长就会导致阳气过度耗散,呈现出一种虚损状态,昏沉、反应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频繁感冒等问题接踵而来。因此,平时工作学习要有张有弛,紧张工作后需进行适度身心放松,可以适量做有氧运动,比如瑜伽、慢跑、游泳等。如果没有时间及运动条件,听听相声、放段音乐,让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也是很好的休息。

经常熬夜,阳不归根

人体有一种很重要的阳气,叫“卫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抵抗力。它是人体的“小卫兵”,随昼夜晨昏变化,按规定路线在人体经脉中“按点儿”运行。笼统地说,人在白天清醒时,卫气在阳经值班,时刻保持警惕以抵御外来邪气;到了晚上,卫气也随着人们睡眠开始交接到阴经进入低耗能的“待机充电”状态,来为白天上岗工作养精蓄锐。现在,很多人手机不离手,还经常熬夜,使得阳经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阳气耗散,久而久之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所以,大家应充分遵循“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的生理特点按时起居,尽量做到晚上10点前睡觉,工作学习忙的话可稍稍延后到11点,成年人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未成年人根据年龄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中午可通过午休,让阳气打个小盹儿。

思虑繁复,气血受损

人体气机运行遵循其自身周行规律,也受活动及精神状态影响。思虑繁复、*过多,这些都会导致阳气烦劳弛张,易产生内火,火热邪气一方面导致阳气进一步外散,另一方面也会灼伤阴津,造*体阴阳两虚。《黄帝内经》描述较为理想的 养生 状态应该是“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只有当我们的内心没有过多*和担忧时,气机运转才能真正遵循其规律,保持气血津液充斥盈满的状态。建议大家每天在烦劳的工作学习后,抽出一部分时间放空静坐,以涵养阳气、濡养津液。

阳气失调,人造伤寒

一般人们认为秋冬是感冒高发季节,可临床发现,夏天、伏暑天看感冒的人最多。因为,夏天人为的食寒饮冷、吹空调很容易会“人造伤寒”。《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这两个季节天地自然都处于一种阳气旺盛、外露浮越的状态。人体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不例外,人体有限的阳气多数都跑到外部肌表,处于一种耗散状态,内部阳气相对不足。因此,春夏季节,我们更应注重维护保养阳气,不管是吹冷气还是喝冷饮、吃生冷食物都要节制,食用生冷食物时,可搭配温热辛散的食材,如生姜、花椒、孜然、芥末等。

运动不当,损津伤心

现代人对身材要求高,女士以瘦为美,男士追求肌肉饱满。所以有人为在短期内迅速减重而进行超过自身负荷的高强度运动,导致身体多处拉伤、扭伤、挫伤。中医认为,适量运动可鼓动身体内气血运行,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气血运行通畅能很好地濡养筋骨脉络,达到 养生 目的。但运动讲究得当,否则得不偿失。怎么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主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运动过程中不宜过量出汗,最好不要“汗出如洗”。大量汗出后,人体阳气过度亢奋外发,容易感受风寒,同时由于汗液生成需要阴津、阳气及心气相互作用,过量出汗不仅耗伤阳气、折损津液,也容易损伤心气。二是运动后如果出现关节、肌肉疼痛或酸软无力,吃饭没有胃口,晚上睡眠质量下降等情况,且经1天休息还无法缓解,就预示着运动强度过大,需及时调整。从中医角度讲,推荐八段锦、五行掌、太极拳等*,这些是比较柔和且符合东方人身体结构特点的锻炼方式,大家可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学习。

产后受寒,邪风入侵

中医认为,女子三七到四七(21-28岁)、男子三八到四八(24-32岁)期间,机体阴阳充沛平和,是适合生育的最佳时期。但很多年轻人要等工作稳定、有车有房,各方面条件成熟才要孩子,双方往往都35岁以上了,此时生育能力开始走下坡路,导致受孕困难。另外,妇女生产后百节空虚,极易招受贼风虚邪,故产后讲究避风忌寒。现在医院手术室全年都是冷气控温,手术过程中产妇不可避免地会感受风寒邪气。很多年轻产妇产后不久就食寒饮冷,吹冷气,过不了几个月就会觉得身体“钻风”。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和饮食习惯与西方有很大不同,客观存在着体质差异。因此,不能盲目照搬西方人产后喝凉水、吃冷食等生活习惯,注意避风休息。同时,遵循生理规律,在合适的年龄孕育。

阴阳失衡,滋养流弊

现代人对 健康 很重视,希望通过早期预防保健来维持 健康 的体魄。为迎合这种消费心理,很多养阴药被贴上了“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标签。实际上,人体最自然 健康 的状态是阴阳在一定水平内保持相对平衡,即所谓的“阴平阳秘”。这就像植物的生长既需要阳光照射,也需要充足水分。因此,不进行辨证而单纯通过滋阴养阴的方法追求保健 养生 的思想不符合中医理论,大家要客观认识。

滥用西药,伤伐正气

抗生素的发现与运用快速解决了临床上大量因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发的各类疾病,但也造成了为追求疗效与速度而滥用、过量使用抗生素的问题。很多老百姓家里都储备了青霉素类、头孢类药品,喉咙疼吃一片、感冒了吃一片……从中医角度看,绝大多数抗生素性质偏寒凉,过量使用会伤伐人体正气。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感冒输很多抗生素吊瓶后,患者往往伴随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怕冷等症状,这是人体正气被大量寒凉抗生素“误伤”的结果。因此,大家应慎用抗生素。

「专家讲座」中医学的养生智慧

【专家讲座】

中医学的 养生 智慧

任琳贤

中医学是古人同大自然艰苦搏斗以求生存的产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 养生 智慧。随着现代 社会 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有些行为违背中医理论,是对身体的极大摧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主委陈明为大家解读以下耗伤身体的行为。

冷饮甜辣,痰湿内蕴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鱼大肉、烧烤火锅、饮料啤酒、冰淇淋甜点成了餐桌常客,但在中医看来,这种贪食生冷、甜辣的饮食习惯是很不 健康 的。首先,生冷、冰镇食品最容易损伤阳气,尤其是脾胃的阳气,导致无法正常消化吸收食物,久之人体会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肌肉无力、思维迟钝。其次,大量食用甜食会造成内生火热、痰湿内蕴及肥胖、内分泌失调等诸多问题。很多人会有误区,认为吃了辣椒、羊肉、火锅再喝点儿冰镇饮料,热的凉的不就中和了。事实上,食物进入身体后所产生的作用对各个脏腑经脉的亲和力不同,热性食物与凉性食物各有归经,各走其道,其寒热之性并不能很好地中和抵消,而是各自为营地诱发各类疾病。推荐大家保持一个比较符合国人肠胃消化特点的饮食习惯:以米面为主,蔬菜为辅,适量摄入肉、蛋、奶及各种水果,做饭少油限盐,清淡为主,少吃生冷食品。

工作紧张,阳气耗散

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这是很多成年人的生活常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人体的发动机——“阳气”也必然处于亢奋状态。清醒状态下,阳气的运行分布是偏于体表的,这种外露弛张的状态维持时间过长就会导致阳气过度耗散,呈现出一种虚损状态,昏沉、反应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频繁感冒等问题接踵而来。因此,平时工作学习要有张有弛,紧张工作后需进行适度身心放松,可以适量做有氧运动,比如瑜伽、慢跑、游泳等。如果没有时间及运动条件,听听相声、放段音乐,让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也是很好的休息。

经常熬夜,阳不归根

人体有一种很重要的阳气,叫“卫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抵抗力。它是人体的“小卫兵”,随昼夜晨昏变化,按规定路线在人体经脉中“按点儿”运行。笼统地说,人在白天清醒时,卫气在阳经值班,时刻保持警惕以抵御外来邪气;到了晚上,卫气也随着人们睡眠开始交接到阴经进入低耗能的“待机充电”状态,来为白天上岗工作养精蓄锐。现在,很多人手机不离手,还经常熬夜,使得阳经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阳气耗散,久而久之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所以,大家应充分遵循“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的生理特点按时起居,尽量做到晚上10点前睡觉,工作学习忙的话可稍稍延后到11点,成年人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未成年人根据年龄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中午可通过午休,让阳气打个小盹儿。

思虑繁复,气血受损

人体气机运行遵循其自身周行规律,也受活动及精神状态影响。思虑繁复、*过多,这些都会导致阳气烦劳弛张,易产生内火,火热邪气一方面导致阳气进一步外散,另一方面也会灼伤阴津,造*体阴阳两虚。《黄帝内经》描述较为理想的 养生 状态应该是“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只有当我们的内心没有过多*和担忧时,气机运转才能真正遵循其规律,保持气血津液充斥盈满的状态。建议大家每天在烦劳的工作学习后,抽出一部分时间放空静坐,以涵养阳气、濡养津液。

阳气失调,人造伤寒

一般人们认为秋冬是感冒高发季节,可临床发现,夏天、伏暑天看感冒的人最多。因为,夏天人为的食寒饮冷、吹空调很容易会“人造伤寒”。《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这两个季节天地自然都处于一种阳气旺盛、外露浮越的状态。人体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不例外,人体有限的阳气多数都跑到外部肌表,处于一种耗散状态,内部阳气相对不足。因此,春夏季节,我们更应注重维护保养阳气,不管是吹冷气还是喝冷饮、吃生冷食物都要节制,食用生冷食物时,可搭配温热辛散的食材,如生姜、花椒、孜然、芥末等。

运动不当,损津伤心

现代人对身材要求高,女士以瘦为美,男士追求肌肉饱满。所以有人为在短期内迅速减重而进行超过自身负荷的高强度运动,导致身体多处拉伤、扭伤、挫伤。中医认为,适量运动可鼓动身体内气血运行,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气血运行通畅能很好地濡养筋骨脉络,达到 养生 目的。但运动讲究得当,否则得不偿失。怎么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主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运动过程中不宜过量出汗,最好不要“汗出如洗”。大量汗出后,人体阳气过度亢奋外发,容易感受风寒,同时由于汗液生成需要阴津、阳气及心气相互作用,过量出汗不仅耗伤阳气、折损津液,也容易损伤心气。二是运动后如果出现关节、肌肉疼痛或酸软无力,吃饭没有胃口,晚上睡眠质量下降等情况,且经1天休息还无法缓解,就预示着运动强度过大,需及时调整。从中医角度讲,推荐八段锦、五行掌、太极拳等*,这些是比较柔和且符合东方人身体结构特点的锻炼方式,大家可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学习。

产后受寒,邪风入侵

中医认为,女子三七到四七(21-28岁)、男子三八到四八(24-32岁)期间,机体阴阳充沛平和,是适合生育的最佳时期。但很多年轻人要等工作稳定、有车有房,各方面条件成熟才要孩子,双方往往都35岁以上了,此时生育能力开始走下坡路,导致受孕困难。另外,妇女生产后百节空虚,极易招受贼风虚邪,故产后讲究避风忌寒。现在医院手术室全年都是冷气控温,手术过程中产妇不可避免地会感受风寒邪气。很多年轻产妇产后不久就食寒饮冷,吹冷气,过不了几个月就会觉得身体“钻风”。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和饮食习惯与西方有很大不同,客观存在着体质差异。因此,不能盲目照搬西方人产后喝凉水、吃冷食等生活习惯,注意避风休息。同时,遵循生理规律,在合适的年龄孕育。

阴阳失衡,滋养流弊

现代人对 健康 很重视,希望通过早期预防保健来维持 健康 的体魄。为迎合这种消费心理,很多养阴药被贴上了“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标签。实际上,人体最自然 健康 的状态是阴阳在一定水平内保持相对平衡,即所谓的“阴平阳秘”。这就像植物的生长既需要阳光照射,也需要充足水分。因此,不进行辨证而单纯通过滋阴养阴的方法追求保健 养生 的思想不符合中医理论,大家要客观认识。

滥用西药,伤伐正气

抗生素的发现与运用快速解决了临床上大量因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发的各类疾病,但也造成了为追求疗效与速度而滥用、过量使用抗生素的问题。很多老百姓家里都储备了青霉素类、头孢类药品,喉咙疼吃一片、感冒了吃一片……从中医角度看,绝大多数抗生素性质偏寒凉,过量使用会伤伐人体正气。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感冒输很多抗生素吊瓶后,患者往往伴随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怕冷等症状,这是人体正气被大量寒凉抗生素“误伤”的结果。因此,大家应慎用抗生素。

「专家讲座」中医学的养生智慧

【专家讲座】

中医学的 养生 智慧

任琳贤

中医学是古人同大自然艰苦搏斗以求生存的产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 养生 智慧。随着现代 社会 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有些行为违背中医理论,是对身体的极大摧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主委陈明为大家解读以下耗伤身体的行为。

冷饮甜辣,痰湿内蕴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鱼大肉、烧烤火锅、饮料啤酒、冰淇淋甜点成了餐桌常客,但在中医看来,这种贪食生冷、甜辣的饮食习惯是很不 健康 的。首先,生冷、冰镇食品最容易损伤阳气,尤其是脾胃的阳气,导致无法正常消化吸收食物,久之人体会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肌肉无力、思维迟钝。其次,大量食用甜食会造成内生火热、痰湿内蕴及肥胖、内分泌失调等诸多问题。很多人会有误区,认为吃了辣椒、羊肉、火锅再喝点儿冰镇饮料,热的凉的不就中和了。事实上,食物进入身体后所产生的作用对各个脏腑经脉的亲和力不同,热性食物与凉性食物各有归经,各走其道,其寒热之性并不能很好地中和抵消,而是各自为营地诱发各类疾病。推荐大家保持一个比较符合国人肠胃消化特点的饮食习惯:以米面为主,蔬菜为辅,适量摄入肉、蛋、奶及各种水果,做饭少油限盐,清淡为主,少吃生冷食品。

工作紧张,阳气耗散

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这是很多成年人的生活常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人体的发动机——“阳气”也必然处于亢奋状态。清醒状态下,阳气的运行分布是偏于体表的,这种外露弛张的状态维持时间过长就会导致阳气过度耗散,呈现出一种虚损状态,昏沉、反应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频繁感冒等问题接踵而来。因此,平时工作学习要有张有弛,紧张工作后需进行适度身心放松,可以适量做有氧运动,比如瑜伽、慢跑、游泳等。如果没有时间及运动条件,听听相声、放段音乐,让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也是很好的休息。

经常熬夜,阳不归根

人体有一种很重要的阳气,叫“卫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抵抗力。它是人体的“小卫兵”,随昼夜晨昏变化,按规定路线在人体经脉中“按点儿”运行。笼统地说,人在白天清醒时,卫气在阳经值班,时刻保持警惕以抵御外来邪气;到了晚上,卫气也随着人们睡眠开始交接到阴经进入低耗能的“待机充电”状态,来为白天上岗工作养精蓄锐。现在,很多人手机不离手,还经常熬夜,使得阳经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阳气耗散,久而久之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所以,大家应充分遵循“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的生理特点按时起居,尽量做到晚上10点前睡觉,工作学习忙的话可稍稍延后到11点,成年人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未成年人根据年龄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中午可通过午休,让阳气打个小盹儿。

思虑繁复,气血受损

人体气机运行遵循其自身周行规律,也受活动及精神状态影响。思虑繁复、*过多,这些都会导致阳气烦劳弛张,易产生内火,火热邪气一方面导致阳气进一步外散,另一方面也会灼伤阴津,造*体阴阳两虚。《黄帝内经》描述较为理想的 养生 状态应该是“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只有当我们的内心没有过多*和担忧时,气机运转才能真正遵循其规律,保持气血津液充斥盈满的状态。建议大家每天在烦劳的工作学习后,抽出一部分时间放空静坐,以涵养阳气、濡养津液。

阳气失调,人造伤寒

一般人们认为秋冬是感冒高发季节,可临床发现,夏天、伏暑天看感冒的人最多。因为,夏天人为的食寒饮冷、吹空调很容易会“人造伤寒”。《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这两个季节天地自然都处于一种阳气旺盛、外露浮越的状态。人体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不例外,人体有限的阳气多数都跑到外部肌表,处于一种耗散状态,内部阳气相对不足。因此,春夏季节,我们更应注重维护保养阳气,不管是吹冷气还是喝冷饮、吃生冷食物都要节制,食用生冷食物时,可搭配温热辛散的食材,如生姜、花椒、孜然、芥末等。

运动不当,损津伤心

现代人对身材要求高,女士以瘦为美,男士追求肌肉饱满。所以有人为在短期内迅速减重而进行超过自身负荷的高强度运动,导致身体多处拉伤、扭伤、挫伤。中医认为,适量运动可鼓动身体内气血运行,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气血运行通畅能很好地濡养筋骨脉络,达到 养生 目的。但运动讲究得当,否则得不偿失。怎么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主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运动过程中不宜过量出汗,最好不要“汗出如洗”。大量汗出后,人体阳气过度亢奋外发,容易感受风寒,同时由于汗液生成需要阴津、阳气及心气相互作用,过量出汗不仅耗伤阳气、折损津液,也容易损伤心气。二是运动后如果出现关节、肌肉疼痛或酸软无力,吃饭没有胃口,晚上睡眠质量下降等情况,且经1天休息还无法缓解,就预示着运动强度过大,需及时调整。从中医角度讲,推荐八段锦、五行掌、太极拳等*,这些是比较柔和且符合东方人身体结构特点的锻炼方式,大家可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学习。

产后受寒,邪风入侵

中医认为,女子三七到四七(21-28岁)、男子三八到四八(24-32岁)期间,机体阴阳充沛平和,是适合生育的最佳时期。但很多年轻人要等工作稳定、有车有房,各方面条件成熟才要孩子,双方往往都35岁以上了,此时生育能力开始走下坡路,导致受孕困难。另外,妇女生产后百节空虚,极易招受贼风虚邪,故产后讲究避风忌寒。现在医院手术室全年都是冷气控温,手术过程中产妇不可避免地会感受风寒邪气。很多年轻产妇产后不久就食寒饮冷,吹冷气,过不了几个月就会觉得身体“钻风”。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和饮食习惯与西方有很大不同,客观存在着体质差异。因此,不能盲目照搬西方人产后喝凉水、吃冷食等生活习惯,注意避风休息。同时,遵循生理规律,在合适的年龄孕育。

阴阳失衡,滋养流弊

现代人对 健康 很重视,希望通过早期预防保健来维持 健康 的体魄。为迎合这种消费心理,很多养阴药被贴上了“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标签。实际上,人体最自然 健康 的状态是阴阳在一定水平内保持相对平衡,即所谓的“阴平阳秘”。这就像植物的生长既需要阳光照射,也需要充足水分。因此,不进行辨证而单纯通过滋阴养阴的方法追求保健 养生 的思想不符合中医理论,大家要客观认识。

滥用西药,伤伐正气

抗生素的发现与运用快速解决了临床上大量因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发的各类疾病,但也造成了为追求疗效与速度而滥用、过量使用抗生素的问题。很多老百姓家里都储备了青霉素类、头孢类药品,喉咙疼吃一片、感冒了吃一片……从中医角度看,绝大多数抗生素性质偏寒凉,过量使用会伤伐人体正气。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感冒输很多抗生素吊瓶后,患者往往伴随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怕冷等症状,这是人体正气被大量寒凉抗生素“误伤”的结果。因此,大家应慎用抗生素。

「专家讲座」中医学的养生智慧

【专家讲座】

中医学的 养生 智慧

任琳贤

中医学是古人同大自然艰苦搏斗以求生存的产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 养生 智慧。随着现代 社会 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有些行为违背中医理论,是对身体的极大摧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主委陈明为大家解读以下耗伤身体的行为。

冷饮甜辣,痰湿内蕴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鱼大肉、烧烤火锅、饮料啤酒、冰淇淋甜点成了餐桌常客,但在中医看来,这种贪食生冷、甜辣的饮食习惯是很不 健康 的。首先,生冷、冰镇食品最容易损伤阳气,尤其是脾胃的阳气,导致无法正常消化吸收食物,久之人体会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肌肉无力、思维迟钝。其次,大量食用甜食会造成内生火热、痰湿内蕴及肥胖、内分泌失调等诸多问题。很多人会有误区,认为吃了辣椒、羊肉、火锅再喝点儿冰镇饮料,热的凉的不就中和了。事实上,食物进入身体后所产生的作用对各个脏腑经脉的亲和力不同,热性食物与凉性食物各有归经,各走其道,其寒热之性并不能很好地中和抵消,而是各自为营地诱发各类疾病。推荐大家保持一个比较符合国人肠胃消化特点的饮食习惯:以米面为主,蔬菜为辅,适量摄入肉、蛋、奶及各种水果,做饭少油限盐,清淡为主,少吃生冷食品。

工作紧张,阳气耗散

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这是很多成年人的生活常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人体的发动机——“阳气”也必然处于亢奋状态。清醒状态下,阳气的运行分布是偏于体表的,这种外露弛张的状态维持时间过长就会导致阳气过度耗散,呈现出一种虚损状态,昏沉、反应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频繁感冒等问题接踵而来。因此,平时工作学习要有张有弛,紧张工作后需进行适度身心放松,可以适量做有氧运动,比如瑜伽、慢跑、游泳等。如果没有时间及运动条件,听听相声、放段音乐,让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也是很好的休息。

经常熬夜,阳不归根

人体有一种很重要的阳气,叫“卫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抵抗力。它是人体的“小卫兵”,随昼夜晨昏变化,按规定路线在人体经脉中“按点儿”运行。笼统地说,人在白天清醒时,卫气在阳经值班,时刻保持警惕以抵御外来邪气;到了晚上,卫气也随着人们睡眠开始交接到阴经进入低耗能的“待机充电”状态,来为白天上岗工作养精蓄锐。现在,很多人手机不离手,还经常熬夜,使得阳经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阳气耗散,久而久之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所以,大家应充分遵循“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的生理特点按时起居,尽量做到晚上10点前睡觉,工作学习忙的话可稍稍延后到11点,成年人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未成年人根据年龄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中午可通过午休,让阳气打个小盹儿。

思虑繁复,气血受损

人体气机运行遵循其自身周行规律,也受活动及精神状态影响。思虑繁复、*过多,这些都会导致阳气烦劳弛张,易产生内火,火热邪气一方面导致阳气进一步外散,另一方面也会灼伤阴津,造*体阴阳两虚。《黄帝内经》描述较为理想的 养生 状态应该是“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只有当我们的内心没有过多*和担忧时,气机运转才能真正遵循其规律,保持气血津液充斥盈满的状态。建议大家每天在烦劳的工作学习后,抽出一部分时间放空静坐,以涵养阳气、濡养津液。

阳气失调,人造伤寒

一般人们认为秋冬是感冒高发季节,可临床发现,夏天、伏暑天看感冒的人最多。因为,夏天人为的食寒饮冷、吹空调很容易会“人造伤寒”。《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这两个季节天地自然都处于一种阳气旺盛、外露浮越的状态。人体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不例外,人体有限的阳气多数都跑到外部肌表,处于一种耗散状态,内部阳气相对不足。因此,春夏季节,我们更应注重维护保养阳气,不管是吹冷气还是喝冷饮、吃生冷食物都要节制,食用生冷食物时,可搭配温热辛散的食材,如生姜、花椒、孜然、芥末等。

运动不当,损津伤心

现代人对身材要求高,女士以瘦为美,男士追求肌肉饱满。所以有人为在短期内迅速减重而进行超过自身负荷的高强度运动,导致身体多处拉伤、扭伤、挫伤。中医认为,适量运动可鼓动身体内气血运行,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气血运行通畅能很好地濡养筋骨脉络,达到 养生 目的。但运动讲究得当,否则得不偿失。怎么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主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运动过程中不宜过量出汗,最好不要“汗出如洗”。大量汗出后,人体阳气过度亢奋外发,容易感受风寒,同时由于汗液生成需要阴津、阳气及心气相互作用,过量出汗不仅耗伤阳气、折损津液,也容易损伤心气。二是运动后如果出现关节、肌肉疼痛或酸软无力,吃饭没有胃口,晚上睡眠质量下降等情况,且经1天休息还无法缓解,就预示着运动强度过大,需及时调整。从中医角度讲,推荐八段锦、五行掌、太极拳等*,这些是比较柔和且符合东方人身体结构特点的锻炼方式,大家可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学习。

产后受寒,邪风入侵

中医认为,女子三七到四七(21-28岁)、男子三八到四八(24-32岁)期间,机体阴阳充沛平和,是适合生育的最佳时期。但很多年轻人要等工作稳定、有车有房,各方面条件成熟才要孩子,双方往往都35岁以上了,此时生育能力开始走下坡路,导致受孕困难。另外,妇女生产后百节空虚,极易招受贼风虚邪,故产后讲究避风忌寒。现在医院手术室全年都是冷气控温,手术过程中产妇不可避免地会感受风寒邪气。很多年轻产妇产后不久就食寒饮冷,吹冷气,过不了几个月就会觉得身体“钻风”。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和饮食习惯与西方有很大不同,客观存在着体质差异。因此,不能盲目照搬西方人产后喝凉水、吃冷食等生活习惯,注意避风休息。同时,遵循生理规律,在合适的年龄孕育。

阴阳失衡,滋养流弊

现代人对 健康 很重视,希望通过早期预防保健来维持 健康 的体魄。为迎合这种消费心理,很多养阴药被贴上了“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标签。实际上,人体最自然 健康 的状态是阴阳在一定水平内保持相对平衡,即所谓的“阴平阳秘”。这就像植物的生长既需要阳光照射,也需要充足水分。因此,不进行辨证而单纯通过滋阴养阴的方法追求保健 养生 的思想不符合中医理论,大家要客观认识。

滥用西药,伤伐正气

抗生素的发现与运用快速解决了临床上大量因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发的各类疾病,但也造成了为追求疗效与速度而滥用、过量使用抗生素的问题。很多老百姓家里都储备了青霉素类、头孢类药品,喉咙疼吃一片、感冒了吃一片……从中医角度看,绝大多数抗生素性质偏寒凉,过量使用会伤伐人体正气。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感冒输很多抗生素吊瓶后,患者往往伴随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怕冷等症状,这是人体正气被大量寒凉抗生素“误伤”的结果。因此,大家应慎用抗生素。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养生智慧是指什么意思

简介:《养生智慧》是2009年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杰英。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